侯子超首次个展亮相博而励,电子时代的绘画是怎样的?
侯子超的个展此前并未在博而励画廊的清单上看到过。12月14日,他在博而励的首次个展“愚人的宝石”在北京空间展出。
出生于1988年的侯子超,2009-2012年就读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2013年毕业于切尔西艺术学院,现工作、居住于北京。侯子超艺术实践涵盖绘画与装置等多种媒介,这样的艺术律历大概也可以从其绘画作品呈现的面貌中得以窥见。
侯子超近几年的绘画围绕风景展开,却处处都是人为的痕迹,一处景点、一块被切割的石头、潺潺流动的喷泉、林中将熄的炊火......它们因人而起,却不可见其人。他的意图似乎并不在风景之中,也不再反而在不可见的“人力”。
据画廊的官方介绍,他的作品关注的是当今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引发的现实问题,利用图像语言强调人造景观与真实自然的距离,以及人造地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隔阂。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设置了一道观看的前情:以橙红色作为每一幅绘画的起点,埋藏在一系列对景观的描绘中,使之成为观看的线索——在那些随处可见、气势如虹的山河图画背后,反映出的对于世俗欲望的追逐,以及埋伏于风景之后的权利想象。展览名中的“宝石”既比拟精神的需求,也并不矛盾地指向物质本身;“愚人”既是具有批判意味的普世描述,同时也是艺术家对自身创作中堂吉诃德式的自嘲。
独立策展人、写作者张营营在《侯子超:控制与分层》一文中写道,在侯子超的绘画中,存在三种明显不同的语言状态和绘画手法。一种是基础的绘画描绘方式,它们通常处在绘画的最底层,充当艺术家对自然景观最基础;一种是假借工具器械的色彩喷绘与叠加方式,它们处在绘画的中间层,用以隔离原始的个人情感与最上层视觉符号的提炼;最后一种,便是上文提到的“最上层视觉”,这是决定侯子超作品性格,以及引导作品视觉走向的符号性创造。它们类似几何图形,色彩明亮,漂浮在侯子超绘画作品的最上方,描绘着他意象中以及潜意识里似乎必须存在的兴趣指向。
而无论是底层、夹层还是最上层视觉,色块式的填充方式记忆让人思考,这就是数字时代的新绘画么?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