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观展百花齐放,来素人艺术节看最原生态的激情创作
2018年6月29日,Tabula Rasa画廊携白盒子之家一同呈现第四届素人艺术节。素人艺术节旨在为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艺术教育的素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自2015年创世至今,一年一度在北京举办,现已发掘并展出了百余位来自不同背景,跨越不同年龄段的素人艺术家,向公众展示了上千件杰出的素人艺术作品。

798艺术区内素人艺术节指示旗
由于越来越多的职业艺术家开始回归古朴原生态的创作,素人艺术节的许多作品但从作品的艺术性看来并不能十分明显分辨出作者就是毫无专业背景的素人,素人艺术节创始人刘亦嫄认为,这批次展出的作品最大的不同应该还是来源于素人本身的背景。创作者年龄从最小的18岁到最年长的90岁,职业更是横跨学生、农民、厨师、编辑、教师等等。



素人艺术节现场
因为源于大部分素人的农村背景,素人艺术节的诸多作品难以跳脱浓烈的民间艺术色彩,但是不同于民间艺术中既定的传承与标准,比如固定的图案代表吉祥的寓意,素人艺术中只有无限的原始性和最忠于自己的自由发挥。

素人艺术节现场的李忠东装置作品

李忠东《无题》 30×30×80cm 综合材料 2017

郭秀荣 《奇幻图记之二十七》 66x132cm 纸本水墨 2017
在西方,Outsider Art Fair已有26年的历史,大众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专业拍卖机构例如苏富比佳士得也有专门拍卖美国民间艺术与自学艺术的板块。创始人刘亦嫄希望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民间大众普及艺术的道路添砖加瓦。艺术并不一定要是高高在上的,素人艺术节的“明星艺术家”李忠东来自黑龙江双鸭山,小学辍学后先后从事过各种职业。与“贫穷艺术”不同的是,李忠东是确确实实被贫穷所限制。生活局限,就地取材,尽管每次都嘟囔“如果有条件可以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帮助了他。他可以把手头上的任何材料组合做成艺术品,丰富的个人经历全部体现在作品中。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展,并参加过第七届法国里昂外艺术双年展、美国纽约素人艺术博览会以及日本“共融地点——中日原生艺术”展。

邵炳凤 《多彩马戏团之七》 纸本水墨 69×46cm 2017

訾焘 《遥远之城》 布板彩铅 14×11inch 2017

闫哲 《木雕系列(部分)》 2016 尺寸不等
而另一位参展艺术家邵炳凤则是2006年在南京陪女儿念书的时候开始画画的,两个女儿都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反而走出来的艺术家是素人妈妈。听起来很像保健品的广告,但邵炳凤特别认真地告诉我“画画能治病,头不晕了,也不乱想事情了!”

汪化 《无题》 纸上针管笔 57×79cm 2017
此次素人艺术节还展出了几位由北京天真者公益发展中心选送的自闭症患者的作品。但刘亦嫄也反复素人艺术节的宗旨是“规避”公益的,只有商业化才能走得长远。

冯藏予 《无题》 综合材料 43×55 cm 2017

罗秀芳 《无题No.9》 木板丙烯 27×72.5cm 2017
据悉,此次素人艺术节展至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