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楠 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
3月17日,80后艺术家张英楠在北京的首次个展在艺美画廊亮相,近一年创作的20多幅作品得以集中呈现。多年的勤修得到了回报,不仅作品质量得到各方好评,良好的销售成绩也说明了这位年轻艺术家颇受欢迎。
用“无情的抒情”作为展览名字,或许与艺术家画面中经常出现的直线几何建筑有关。当我们把乔托、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等人同时提及的时候,艺术史中研究包括透视学在内的几何构图的线索就会浮现,张英楠的作品像极了文艺复兴时期纯粹以建筑入画来体现构图研究成果的作品。但这并不是他作品的全部线索,强烈的超现实主义特征更能让人记住这位艺术新星。
“我确实对超现实主义迷恋,比如基里柯、玛格丽特,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让人想得更多,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非常有智慧”。但张英楠的作品与超现实的区别在于:画面中的场景存在于现实与非现实中间,我们看到一切的表面都是片面的,他想反映的需要进一步观察的事实。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透露着这样信息,那扇门的背后会走出来什么样的人?(《聚关灯》)躺在阳台上和站在楼顶的两个人有关系吗?(《第十九个房间》)就像张英楠设下的一个局,图像明确,但关系暧昧。“我对小人物、小事件充满了好奇,它们更真实,真实到难以想象。我从微小的故事中了解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我确实对超现实主义迷恋,比如基里柯、玛格丽特,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让人想得更多,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非常有智慧”。但张英楠的作品与超现实的区别在于:画面中的场景存在于现实与非现实中间,我们看到一切的表面都是片面的,他想反映的需要进一步观察的事实。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透露着这样信息,那扇门的背后会走出来什么样的人?(《聚关灯》)躺在阳台上和站在楼顶的两个人有关系吗?(《第十九个房间》)就像张英楠设下的一个局,图像明确,但关系暧昧。“我对小人物、小事件充满了好奇,它们更真实,真实到难以想象。我从微小的故事中了解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