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时空书写” PSA探讨中式抽象的可能性
继“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巴科夫:理想之城”、“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之后,“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8月三档重点项目的最后一弹,于8月21日开幕。该展由李旭策展,参展艺术家包括:边平山、陈光武、陈墙、程大鹏、丁乙、方少华、黄渊青、江大海、李舜、梁铨、刘夷、潘微、祁海平、施慧、谭平、王怀庆、王璜生、王丽华、王燮达、吴少英、薛松、杨国辛、杨牧石、杨述、余友涵、张帆、张浩、周长江。

展览现场

李旭为观众导览
此项目以书法视角切入进而展开对中国抽象艺术的讨论。展览题目一年半之前已经确定。但这并不是孤立地从书法层面研究抽象的展览,是李旭多年来有步骤的在进行。据李旭介绍,从事抽象艺术研究与策展的二十余年来,他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中式抽象的可能性,确切讲此想法源于十年前。而其研究脉络也清晰可循:2005年他在上海美术馆策划了“形而上”系列展,该项目前三次展均不设主题,在2005年的第四次以“黑与白”为主题,这使他联系到了“知黑守白”、“绘事后素”等艺术理论,并在当时从事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中寻找个案进行研究。2007年,该线索持续推进,在当时的苏荷艺术(现已不存在)他策划了大型抽象联展“线”,此“线”为中式美学中涉及的“线”。2011年他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划“道法自然”项目,从道家哲学的自然观中寻踪中国抽象艺术,是对中国古代的抽象审美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融合,前者追求意象、非写实或者写意,不求神似,而这也是世界艺术上独特的价值美学。此次的“时空书写”展即是对这一脉络的进一步推演。李旭认为,中国抽象艺术具有两大根基:视觉层面追求抽象化表达;思想层面秉承道家及禅宗美学:无、空、虚等价值取向。正是这二者塑造了中式抽象。

余友涵1986及2006年作品

黄渊青2015年作品《无题》系列

陈光武2015年纸本水墨作品

谭平2014年纸本炭笔《素描》

梁铨2015年以茶、色、墨、宣纸为材的作品《茶海1》(局部)
“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不是一档关于中国书法的展览,28位(从40位艺术家中筛选而出)艺术家的66组共计174件作品是从不同角度呼应主题,是富于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创作。其中60%的作品是李旭在今年 4、5月份到往国内各地艺术家的工作室交流并确认,超半数的作品是为该项目量身创作,其他是艺术家此前已有的创作。对于作品的选择,李旭的标准是:艺术家对书法美学有无独特感悟,参展艺术家未必是书法艺术家,但其中一些艺术家在书法领域的造诣颇高,比如陈光武和黄渊青是90年代中国书法界的干将人物,又比如李旭认为祁海平是60后艺术家中写实油画中书法写得最好的一位。在作品选择上也倾向紧扣主题,比如谭平的作品为五件黑白炭笔绘画。

王怀庆作品

周长江2014年作品《闲游芥子园》

杨牧石2015年作品《切入点No.1 - 10》,材料为木、墨

施慧2009-2010年纸浆为材的作品《悬础》

王璜生2011年纸本水墨作品《游.象》系列2
李旭是中国抽象艺术研究的代表人物,90年代初他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到上海工作,就已发现在当时的上海抽象艺术个案很多,他认为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从事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以及具有抽象创作阶段的艺术家。从此他便以抽象为主题进行研究。2001、2002年时,全国范围内开始出现对抽象艺术的集中研究,这其中包括高名潞、栗宪庭所主导的一些项目。十余年后的今天,中国抽象艺术已经争取到一定话语权,这包括目前画廊、拍卖行等商业项目的运作,甚至出现抽象艺术方面的基金。在李旭看来,抽象艺术繁荣是好事,毕竟抽象艺术家有权利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但同时,抽象艺术很小众,它是艺术界、收藏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藏家群体构成的素质来看,目前以及未来抽象都不可能成为主流。

右图为张浩2009年纸本水墨作品《精神旅行09 - 12》

刘夷2015年布面丙烯作品《夷-RM》

张帆2014年布面丙烯作品《拉赫马尼诺夫》

祁海平2015年布面丙烯八联作 《行草万象》

王丽华2015年装置作品《漂浮的记忆》
问及对于年轻一代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是否存在中式美学的表达以及未来的可能性,李旭坦言:抽象艺术是晚熟品种,他不太相信有抽象天才,即便是从事硬边绘画与几何抽象创作的艺术家,在短期内也不会生效,更多意义则是一种符号化表达。对此问题,艺术界一部分批评家认为:抽象艺术应该不分国界与地域,艺术家也不愿被打上符号化的印记。李旭的观点刚好相反:第一,艺术有文化基因在存在其中,中国必须要有中式的表达,不能流于表面化。第二,年轻的抽象艺术创作群体不容易具有中式抽象艺术,原因之一在于抽象需要长期萃炼与诠释,从事该领域创作的艺术家如果少于五年的实践,他只会谨慎观察,不会妄下定论;第二,他以自身为例谈到了人的兴趣、对本土文化传统的主动思考研究大多在30到35岁才开始,一切需要时间。因此,此次展览中艺术家的年龄多为50后、60后。

吴少英2015年影像作品《散步201503》

江大海 2007年布面丙烯作品《微茫气象》

方少华2015年布面油画作品《无法之书(4)》
该项目作为李旭长期研究的一个环节与结果之外,他笑称还是一次“还债”。他于2013年策划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大型群展(作品占据展厅6000余平米)是一次完全没有抽象艺术的项目。此外,他表示有筹备大型抽象艺术群展的计划,该计划有两个切入角度:“中式抽象”或者类似于“中国抽象艺术30年”。但这均会涉及大量经费与空间。包括团队的组织、项目调研、重要作品流失海外需要借展(运输、保险等高额费用)、中国古代抽象审美需要借大量明式家具以及戏曲舞台的搭建设计、不少于3000平米的展厅空间、与合适的机构合作等。李旭当然不是仅策划抽象艺术展览,他表示也有很多具象艺术方面的计划,比如他谈到更年轻的艺术家与年长艺术家的作品并置,也会产生新的解读。

杨国辛2007年影像作品《迟此无喻》截图

李舜2015年作品《瞬间的永恒》,材料为相纸、混凝土、考顿钢

杨述2015年布面综合材料作品《无题2015 - 04》
该展览将持续到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