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如梦 马丹个展“浮生”在艾米李画廊开幕
7月23日,马丹个展“浮生”于艾米李画廊开幕。马丹与艾米李画廊合作6年,本次展览是她在艾米李画廊举行的第3次个展,展览展出了马丹近期的架上作品20余幅。
"浮生"是马丹在艾米李画廊举行的第三次个展
艺术家马丹(左)与策展人朱朱(右)
现场入口的浮生、半梦系列均呈圆形,错落布置于展厅外侧空间,而里侧展厅悬挂的均为并置的长方形作品,一圆一方、寥落与规整,使观者在流动的布局中,体味艺术家试图重构的个人性与整体性。
外侧展厅悬挂着马丹的圆形系列绘画
《浮生1》布面油画 直径120cm 2015
《半梦-游2》 布面油画 直径15cm 2016
“浮生”与“梦”的主题,最早追溯于《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而《庄子·齐物论》中称庄周梦为胡蝶亦讲“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李白也将“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而浮生若梦在马丹作品中,则源于潜意识的自我认知与个人情怀创作出她笔下的旖旎情境,这种稚拙的超现实发掘了隐藏在梦境中的记忆碎片与灵感想象,完成了她对本我的窥视与对周遭的选择性剖析。
第二展厅展览的作品均为长方形,一圆一方相映成趣
马丹作品中女童均沉浸在个体独在的世界
马丹作品与“梦境”和“自然”相关,但在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之外,画面透露出潜在不安状态,画面中的主体,通常为象征自我女性角色的女童。女童永远侧着背对画面,不同于刘野作品中女性角色完全背对观者,并专注于圆形构图的古典美学方式。马丹作品中的女童的残缺形象,并不具备完美的线条形态,在紧张的破坏性关系中,女童沉浸在个体独在的世界,而摒弃了与外界的交流,接近于某种与世界不可调和的自我意识。他者的形象在此处被无限减弱,而打破观看与被看的平衡,色彩与景物在女童周边无法构成任何对话,而让主体游离于画面之外,让画面构成了危险的多元线性逻辑。马丹的艺术实践也因此不再仅局限于对梦境的个人性表述,而是倾向于建构形象和图式贯穿始终的新表意系统,以实现针对个人经验与世界整体的重构。
《半梦-撒尼寨》 布面油画 180x200cm 2015
《核桃林之约3》(双联) 布面油画 100x250cm 2015
《暖丘-山丘2》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5
《夜归》 布面油画 155×200cm 2015
马丹说:“很多时候记忆和未知,可以想象的无限大或无限小,但如果它加入到实际空间中,就产生失真的状态。对梦境及潜意识的探索,会在失真中不断挤压,使看上去恬静的画面出现焦虑、惶恐不安。”
两个展厅不同的布置方式,使展览更具童趣
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