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件作品作为“回放”的证物OCAT上海馆展出皮埃尔•于贝尔收藏
9月5日,OCAT上海馆展出展览“回放 — 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展览由瑞士策展人圭多•斯泰格担当策划,以11位艺术家的28件作品呈现了瑞士藏家皮埃尔•于贝尔先生过去四十年间在影像艺术领域的收藏经历。

OCAT上海馆“回放 — 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中国新媒体讨论热烈的当下,这种“回放”不仅仅是收藏家个人序列的简单呈现,对于当下影像艺术的历程形成个人化视角选择之下的回顾。

OCAT上海馆“回放 — 皮埃尔•于贝尔电影与录像收藏”展览现场
作为影像及录像艺术最早的支持者与收藏者之一,皮埃尔•于贝尔坦承,在作品的选择上,取决于空间、审查及预算在内的多种因素,有些作品被框定在某种既定标准内,策展人只能相对自由地进行选择,从而消减了展览在哲学层面的“开放性”,从而并不愿设定某种明确的主题。他认为无论是“回放”还是“闪回”,都符合自己对于过去四十年记忆的哲学定义。事实上,这些标题背后的艺术家,才是他影像收藏的一切。

现场展出作品
策展人圭多•斯泰格作为皮埃尔•于贝尔影像收藏的管理与策划者,建立在对于作品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将包括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获得者美国艺术家伊莱恩•斯特蒂文特,瑞士重要艺术家罗曼•西格纳,中国艺术家厉槟源,以及安妮卡•拉尔森(瑞典)、坎迪斯•布莱兹(南非)、西尔维•布洛雪(法国)、玛利亚•马歇尔(英国)、玛利亚•弗里伯格(瑞典)、马特•克里肖(英国)、西尔维•夫拉里(瑞士)、尤舒•阿肯(墨西哥)在内的11位艺术家的作品在OCAT上海馆中进行重组。以伊莱恩•斯特蒂文特2002年的一组七屏录像装置《The Dark Threat of Absence Fragmented & Sliced》设置在公共区域,及作为A、B展厅的连接,又作为观展路线的实际发端。

现场展出作品

现场展出作品
而玛利亚•马歇尔的作品《游乐场》、马特•克里肖《摇晃着的耶稣》分置在展厅两端,十字架形象与对宗教语境的不同解读方式互相呼应,而西尔维•布洛雪《你是大师之作吗?》则以对话的方式,,向运动员提问,思考社会常规中对明星运动员的社会身份及价值认同。在展览的规划中,为不同的影像作品提供了更为独立的空间关系设定,西尔维•夫拉里的《圣诞老人驾到》系列中的《铃》、《陌生的火》,尤舒•阿肯《岸上》系列中的《波里I》、《波里IV》、《波里V》被分设在不同空间,带有女性主义指向的高跟鞋对于装饰物的践踏,与影像与警察及其背后政权机构的冲突的直接,在系列化作品的并置中,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B厅中,展示方式相较之A厅的半封闭空间、大屏幕投影等严肃的影像展示方式不同,则更为开放。罗曼•西格纳与厉槟源的作品相对,其中两件作品的行为方式更是相似的,作为某种致敬之作,这种空间上的相对更加呈现了艺术家与自然和身体更为细微的倾向。
而在B厅中,展示方式相较之A厅的半封闭空间、大屏幕投影等严肃的影像展示方式不同,则更为开放。罗曼•西格纳与厉槟源的作品相对,其中两件作品的行为方式更是相似的,作为某种致敬之作,这种空间上的相对更加呈现了艺术家与自然和身体更为细微的倾向。

现场展出作品

现场展出作品
皮埃尔•于贝尔于2007年和200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设立了“皮埃尔•于贝尔奖”,2014年底,和OCAT上海馆合作设立了“2014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在展览开幕上,皮埃尔•于贝尔表示,这也是他自己扎实地关注影像艺术发展的方式。

现场展出作品
2015年作为OCAT成立十周年,OCAT美术馆群举办了一系列庆典活动,而OCAT上海馆作为OCAT美术馆群在深圳之外的第一座美术馆,此次皮埃尔•于贝尔收藏展同样是OCAT庆典项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