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许仲敏,转山之后又十年
展览现场
4月9日下午,许仲敏同名个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艺术家用一年多时间筹备,用一周多时间布展,最终在白盒子空间为观众呈现了一座建立在工业废墟之上、又流淌着自然诗意的“梦境”。这也是艺术家自2011年今日美术馆个展之后时隔5之久的一次新作呈现,圈内众多艺术大咖到场祝贺新展开幕。
奚建军(左一)、许仲敏(中)、张可欣(右一)
叶永青和张晓刚在展览现场
许仲敏1992年移居伦敦,2004年回国后在很多重要展览中展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机械装置作品,在 2006年创作的机械装置《转山》中,开始将个人对生命哲学的认知寄予其中。《转山》之后的十年,《2016许仲敏个展》将以往的创作经验和感知都串联起来,除了继续在作品中传达艺术家对生命哲学的关注,也在幻象的营造中另辟一路径,将单一的机械装置,带入整体的空间感知中。
展览现场特意将门廊放低,为观展增加了仪式感。
展览现场特意压低的门廊,让每一个要进入现场的人都得低头弯腰,参观也因此带上了某种仪式感。展厅之内用光纤“筑起”的教堂为观展蒙上神圣的宗教感,而在脚下用石块搭建的一处废墟又为其增加了荒诞感。顺时针转动的机械装置中蒙太奇般切换的旋转飞升的人物,在抽象的时空中开始并逐渐消失。风吹响的玻璃管、闪现的教堂、散落在废墟之间的小号和手风琴,与废墟并存的小溪和花朵,像是漂浮在多重空间与维度之中,但又共同构成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景。
用光纤“筑”起的教堂
旋转的活动机械装置是对过往作品的延续
这种转变来自于艺术家五年之内对生存环境的关注,让其意识到,单件作品的叙事是有局限的,在面对一个关系的叙事时,还是要带到一个大场景中。于是借助光纤、声音和建筑的共同作用,将画廊空间变化为一个现实和幻象叠加的感知体验,乾坤颠倒,别有洞天。
展厅两侧分别呈现一件用玻璃管制的装置作品
玻璃装置细节
一边是诗意的花朵和溪流,一边又是拆迁的废墟和散落其中的破败元素,两边的玻璃体作为工业的产物,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像是自然生长的植物。在这里,刺激的感官就像一场荒诞的幻象,这些幻象由生命在不同生存环境里的形态构成的,各种形态又从现实而来,观者在这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废墟之上的小溪
废墟之上的花朵
在过往的作品中,艺术家在将对大自然和生命感知的虚幻关怀用机械装置转化为现实存在;在新作中,艺术家也希望通过现实存在的视觉符号为真实的生命形态寻找一条释放的出路。现实的灾难与不堪、精神和宗教的无限,以及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拉扯构成的荒诞,或许正是艺术家为这条出路搭建的梯子。
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