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藏家论坛 新老两代讲述收藏初体验
作为博览会的主角之一,收藏家却一直很少在公众露面。匡时拍卖整合了多方资源在举办藏家收藏展的同时展开资深与新生代的收藏对话,让艺术北京的观众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一饱耳福。
多次主持艺术北京论坛的朱文轶表示本次藏家对话是他主持以来最火爆的一次,建行vip室可谓是人满为患,连事先预定位置了的客户都一座难求。匡时拍卖邀请到了刘钢、谢晋宇、宮津大甫、陆寻和周大为五位不同种类的收藏家以及吕澎和劳伦斯两位作为嘉宾。
律师出身的刘钢讲述了他因富而藏的经历,1993年下海经商的他,在第一次分红之后,仗着酒劲在路边的画店花3000元买下了一幅丰收水墨图,因而进入他总结的收藏第一阶段“感觉消费”。之后他便跟着感觉买了不少艺术品,还参观了早年举办中艺博,到1999年之后,随着眼界的提高,他突然发现家里不少画都挂不住,不耐看。于是在开始了“沙里淘金”的阶段,把大部分购买的艺术品都赠送给了好友,只有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才留了下来,比如那幅一直挂着办公司的“丰收图”,他戏称现在可能连1000元都卖不掉。
和老一辈收藏家有所不同,年轻一辈的陆寻和周大为都有着殷实的家境和海外生活经历,他们收藏起点也相对较高。有趣的是,这两位曾是大学同学,并且住在同一公寓,却互不相识,后来因艺术结缘,成为好友。从父辈就开始收藏的陆寻,由于长辈的指导推荐,第一件作品便是在巴塞尔艺博会上购买的纸上作品。跟随曹星原、郑胜天研习艺术史的周大为第一件艺术品收藏则是一件民国老油画。
被称为中国宮津大甫的谢晋宇,是一名商学院教授,平民收藏的他可谓慧眼独具,在嘉德在线上以淘的400元的郑维作品之外,还曾在2008年以不到万元的价格收藏了臧坤坤的《有阴阜的环形沙发》和《中国熊猫》。对于收藏入门,“从装饰家开始,跟对机构,不要旁观”,他的见地非常实在。
在收藏的理念上,两代收藏家显然理念有所不同,刘钢认为要去“掐尖”,要有一定的滞后性,去购买已经成熟的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而谢晋宇、陆寻、周大为这三位中青年收藏家则更同意当代艺术收藏的蓝海战略——与其拿一千万去购买一件作品,倒不如用一千万去建立某一前卫艺术的的收藏体系。最后在一位日本月刊美术的记者的提问下,陆寻和周大为对岛国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事件娓娓道来,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国际化视野,这或许也是未来收藏力量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点。
而对于两代代藏家所吐露出来的不同倾向,批评家吕澎认为年轻一代的藏家不妨把眼光放在当下发生的艺术。在他看来,当下个人收藏终究不可避免要和社会发生关系,“当和社会发生关系时,社会是有要求”,他说。于是建立高品质的艺术收藏便成为个人趣味之上的价值取向,而过往的经典毕竟不易获得,于是“保护艺术史”的收藏家便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呼唤。
律师出身的刘钢讲述了他因富而藏的经历,1993年下海经商的他,在第一次分红之后,仗着酒劲在路边的画店花3000元买下了一幅丰收水墨图,因而进入他总结的收藏第一阶段“感觉消费”。之后他便跟着感觉买了不少艺术品,还参观了早年举办中艺博,到1999年之后,随着眼界的提高,他突然发现家里不少画都挂不住,不耐看。于是在开始了“沙里淘金”的阶段,把大部分购买的艺术品都赠送给了好友,只有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才留了下来,比如那幅一直挂着办公司的“丰收图”,他戏称现在可能连1000元都卖不掉。
和老一辈收藏家有所不同,年轻一辈的陆寻和周大为都有着殷实的家境和海外生活经历,他们收藏起点也相对较高。有趣的是,这两位曾是大学同学,并且住在同一公寓,却互不相识,后来因艺术结缘,成为好友。从父辈就开始收藏的陆寻,由于长辈的指导推荐,第一件作品便是在巴塞尔艺博会上购买的纸上作品。跟随曹星原、郑胜天研习艺术史的周大为第一件艺术品收藏则是一件民国老油画。
被称为中国宮津大甫的谢晋宇,是一名商学院教授,平民收藏的他可谓慧眼独具,在嘉德在线上以淘的400元的郑维作品之外,还曾在2008年以不到万元的价格收藏了臧坤坤的《有阴阜的环形沙发》和《中国熊猫》。对于收藏入门,“从装饰家开始,跟对机构,不要旁观”,他的见地非常实在。
在收藏的理念上,两代收藏家显然理念有所不同,刘钢认为要去“掐尖”,要有一定的滞后性,去购买已经成熟的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而谢晋宇、陆寻、周大为这三位中青年收藏家则更同意当代艺术收藏的蓝海战略——与其拿一千万去购买一件作品,倒不如用一千万去建立某一前卫艺术的的收藏体系。最后在一位日本月刊美术的记者的提问下,陆寻和周大为对岛国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事件娓娓道来,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国际化视野,这或许也是未来收藏力量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点。
而对于两代代藏家所吐露出来的不同倾向,批评家吕澎认为年轻一代的藏家不妨把眼光放在当下发生的艺术。在他看来,当下个人收藏终究不可避免要和社会发生关系,“当和社会发生关系时,社会是有要求”,他说。于是建立高品质的艺术收藏便成为个人趣味之上的价值取向,而过往的经典毕竟不易获得,于是“保护艺术史”的收藏家便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