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磊为了不碰画布竭尽所能,这次他返厂了“彩轮”系列
颜磊的一段陈述我印象太深刻,一时颠覆了对艺术家的看法,他对创作的态度就在我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拓宽了我对艺术概念的疆域。他说“为了不去碰画布,我真的花了很多的功夫工作,为替我画画的助手服务,因为绘画证明不了我对艺术的纯洁与独特追求。同时,对待绘画,我更像一个为市场提供产品的人,我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准确,我认为做事的准确性要比确认是不是艺术家更重要,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他的最新展览“颜磊说明书”在白盒子美术馆开幕,展示了彩轮系列的油画作品和光栅作品。在这个眩晕、变幻莫测的展厅,迷幻色彩与移步换景,充满好奇地在那些变换的平面找不同角度下的不同色彩,像一个抓住一个新奇玩意儿不放手的小孩子。


2002年开始的《彩轮》系列中,颜磊用看似真实的色彩计算理论,匹配艺术价值体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却带有极强征服力的市场符号。彩轮原为牛顿可见光研究的重要与阿婆组成部分,艺术家创造将光学、色彩学与视觉融为一体,从而创作充满理性和科学规律的画。这是一种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个性、也不需要再作精神投入的生产方式——让色彩随机组合,由工人动手绘制,绝无更多的意义。它们完美地代表了一种纯粹的幻觉。








这一系列的系统式的创作方式是直接针对艺术史的,是对艺术系统的生产力、不平衡和不稳定的价值交换、艺术市场的主导地位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持续保持着怀疑的态度。“颜磊对艺术的态度挑战了很多人存在的价值。同时他对于艺术的纯粹性要求极端洁癖,以至于放弃了图像的选择权。”


这种对权威艺术史的针对并不陌生,想方设法远离“正规”艺术的执念,在资本和体制的重重包围之中寻找出路的前人大有人在。 从杜尚、克萊因,到1960年代的观念艺术去物化运动,发展到现在,这个关于艺术生产和产物本质的思考进程成就了意义深刻的意念。


颜磊从未停止思考艺术或者绘画本质,色彩的规律与作为艺术家身份所带来的多大程度的自由。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些既定边界,艺术与商品,感性与科学。他是自己作品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