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萨北京启动项目空间 姜琤“SAMEN”回溯艺术原点
姜琤个人项目“SAMEN”展览现场
艺术家姜琤(右)
6月5日下午,年轻艺术家姜琤个人项目“SAMEN”在德萨北京项目空间开幕。展出了艺术家姜琤的“假想体认各法则”系列纸上“作品”,是艺术家从2011年到2016年持续思考议题的梳理性呈现,而用亚克力将作品悬挂陈列于展厅中央的方式如电影胶片般增强了作品中的时间线索。
似电影胶片的陈列方式加强了作品中的时间线索
《假想体认各法则 P10》36.5x28.1cm 纸本彩墨 2012
艺术家在某次醒来后用文字记下了梦境,为了更真实的表达梦境的感受,本能的用艺术家的绘画技法和经验为这件作品加上了色彩和主体,更为立体的呈现了梦境带给艺术家的感受。
“项目空间”是德萨北京最新的画廊实验空间,将展厅原本一楼右手边的空间另辟出来,今后将与主展厅以两条线索同步展开展览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部分的展览将以年轻艺术家在艺术方面的实验性创作为主。本次姜琤项目作为“项目空间”的首次尝试,也并没有展出艺术家创作的最终“结果”(姜琤的创作以油画为主),而更侧重于从创作思路和艺术家思考本身出发,展示了艺术家对“人的本质和艺术的原点”这一议题持续性思考的过程。就如同艺术家对项目名称“SAMEN”的阐释:“在德语中有种子和根源意思的SAMEN,我将其引申为人的本质和艺术的原点”,德萨项目空间首展以这样回溯原点的展览开头,也是对艺术本身可能的探索。
主展厅的油画作品中清晰可见艺术家在纸本作品中的“思考”和“绘画性”的延续
姜琤的油画作品
同八零后的大部分艺术家类似,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姜琤随后在德国深造,2012年硕士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之后回国,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此次展出的作品包含了他从2011年在柏林开始一直持续至2016年在北京的系列纸上“作品”。但更严格来说,这些并不算是作品,而是更多的是纯粹以存储意识、思考、推理而进行的艺术家式的“书写”痕迹。其中包含了艺术家对世界和自我的分析、对灵魂要素的分类记忆、以及梦境中的情感记录。在对自身日常思考记录创作的过程中,姜琤发现作为一个艺术家,简单的文字和符号并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议题,于是我们看到,在记录了梦境的纸本上,艺术家以绘画的视角为其添加了人物、色块等视觉形式来更立体化的表达梦境给予自身的感触。而在记录的同时,对空间的体现、时间的表现以及对纸和颜料物理特性等队艺术本身的实验也在这些作品中慢慢浮现。
《假想体认各法则 P3》14x25cm 纸本彩墨 2011
在姜琤看来,这一批纸本作品并非观念的输出和表达,而只是一种自身思维自然的显现和记录。在随性、随感记录的过程中,艺术家对材料本身,以及材料带来的手感进而带给艺术家的身心的感受更加敏感也更具自由性。最终这种对材料的敏感性把握,以及自由的绘画语言的表达也延续在了艺术家的油画作品中。在艺术家看来,这就像自己和绘画的关系:“绘画是有灵魂的,它会自由生长,有时候我把控它,有时候它引导我。”
《假想体认各法则 P18》37x25cm 纸本彩墨 2016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假想体认各法则 P1》 纸本彩墨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