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基督浸在尿液中的塞拉诺,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做了什么?
11月4日下午,安德烈斯·塞拉诺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在红砖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艺术家53件摄影和影像作品,涵盖了他最经典的16个作品系列。其中创作于1987年,也是塞拉诺最著名且最具争议的作品《尿浸基督》(Piss Christ)——一件浸泡在尿液中的基督受难像,亦在展出之列。

“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艺术家安德烈斯·塞拉诺在现场导览
正是这件让塞拉诺一炮而红的《尿浸基督》,1989年公展之后,引起艺术界一片哗然,同时还招致了天主教信徒的强烈不满。而展览现场的另一件摄影作品《唐纳德·特朗普》是其拍摄于2004年的“美国”系列,亦在此次展览中呈现。展览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出发,以艺术家描述现实的冷静视角和挑衅社会禁忌的批判视角两条线索,对这位饱受争议的艺术家的创作展开梳理和讨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红砖美术馆的馆长、创始人闫士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德烈斯·塞拉诺作为第一位在红砖美术馆驻地、展览的美国艺术家,他过往的作品对于其他国家的呈现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极具力量的表达,包括此次在驻地期间完成的“中国”(Made in China,2017)系列。

《尿浸基督》(“沉浸”系列),1987

《唐纳德·特朗普》(“美国”系列),2004

《王秀影》 (“中国”系列),2017
“美国”系列创作于“911事件”后,共拍摄了115名美国人的肖像,其中不乏“911事件”的亲历者、美洲原住民的后裔和性产业工作者等。 “美国”系列以象征性的个体呈现宏大主题,探讨身份与多元文化的议题,这也是安德烈斯·塞拉诺常用的创作手法。
“中国”系列作为艺术家今年夏天在红砖美术馆驻地期间的创作,塞拉诺公开招募新婚夫妻、单身男女,离异人士等不同年龄跨度及社会阶层的人共同参与,并于本次展览首次对外发表。由于驻地时间仅为15天,我们所看到艺术家对于“中国状态”的浅层表述,并不同意他根植于美国社会的那种深入揭露与批判,而这反而如展览标题所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精与血之三》 (“体液”系列),1990

《另一个基督》(“梦的解析”系列),2001
塞拉诺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系列是他在驻地的十天时间里专注于一个主题——传统婚礼,通过拍摄不同生活状态中的人,以肖像作为一个“符号”折射过去、爱、婚姻、忠诚等传统,将这些传统呈现于当代的背景之中。作为“中国”系列的被拍摄者之一,策展人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表示,塞拉诺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让我戴着一个一只眼的眼罩向天上看,我的太太往前看,这是一件很好玩的摄影作品——探讨发生在中国的一个西方人和一个中国女性之间的故事;这件作品观念性很强。

《柯尔特 D.A. 45》(“欲望之物”系列),1992

《蒙着头的人》(“折磨”系列),2015
除此之外,此次展出的作品还包括“欲望之物”系列(Objects of Desire,1992),该系列拍摄了一组放大的枪支静态照片,呈现出暴力武器或冰冷精致或激烈危险的形象,从而反思枪支收藏和持有的社会议题。“折磨”系列(Torture,2015)则拍摄静物式的中世纪刑具及蒙面的受酷刑者像,使观众将目光聚焦于被压抑或令人排斥的时代场景。“沉浸”系列(Immersions,1987-1990)和“体液”系列(Bodily Fluids,1987-1990)中,运用极具感官刺激和煽动性的尿液、奶、血和精液等元素,探讨虔诚与邪恶、生与死等二元命题,并对固有观念提出质疑。

策展人闫士杰与艺术家在发布会现场

“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