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北切”亮相K空间 余极新作颠覆图像认知
6月27日,在行为、影像、装置、绘画等多艺术媒介领域都有着出色表现的成都艺术家余极,于K空间带来了2013年新作展“忽北切”。一个并不容易被理解的展览主题由策展人鲁明军取自古韵律学,根据《说文解字》中对文字注音的方式,“忽北切”即是“黑”的发音。以“黑”为主题,却没有特指意义,余极的新作通过对个人和艺术史的关系思考呈现了不同于常理的图像解读。
余极在此次展览中带来的作品包括纸本水墨丙烯的《手势图》和木板丙烯的《忽北切系列》两大类,其中共同的特征便是黑色影子的存在,或以图像或以装置形式组成统一的序列。“黑色其实没有意义,只是一个所指”,鲁明军解释用“忽北切”而不是直接用“黑”作为主题的原因,“‘忽北切’其实以读音方式去除了‘黑’常规给人的复杂内容和联想内容,如同本次的新作一样”,余极补充道。
在观看与策展人的提示下,来自卡特兰、博伊斯、赫斯特等艺术大师经典作品的图像都在余极的黑色作品中发现,但很明显,余极并非通过作品来强化这一图像,在他看来,当下是一个读图时代,每一个图像背后都存在着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艺术史也不例外,如果将图像内容抽离只剩轮廓、表现形式由平面改变为实物,又会出现怎样的意义?被杨凯形容为“受到市场和艺术史忽视”的余极做了一次反叛的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余极更曾计划将展示空间的天花板和地板都涂为黑色,彻底消除内容的存在,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并没有实施。亲历整个布展过程的鲁明军则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了替代,最初仅以剪影、阴影形式出现的余极装置仍然还包含图像的部分内容,鲁明军认为这一生成方式还未达到极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颜料的笔触彻底覆盖。于是带有强烈现场感的黑色颜料涂抹及滴溅释放了足够的能量,“你可以看作品,但是绝不会通过作品去考虑这是谁的作品或他模仿了谁的风格;作品上用了黑色,但你不会对黑色进行注意”。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在余极看来也更接近于一次行为艺术。
尽管在仔细琢磨后依然可以分辨出作品的图像母体,例如战斗机、动物、人等,但形式主义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作品本身如剪影而又立体的空间感和作品与展示空间的关系相互对应,观众也因此能够在首先对作品预设目的无法判断时而通过空间关系建立自己对这种不可知的理解,颠覆却另有洞天。
在观看与策展人的提示下,来自卡特兰、博伊斯、赫斯特等艺术大师经典作品的图像都在余极的黑色作品中发现,但很明显,余极并非通过作品来强化这一图像,在他看来,当下是一个读图时代,每一个图像背后都存在着与之相关的大量信息,艺术史也不例外,如果将图像内容抽离只剩轮廓、表现形式由平面改变为实物,又会出现怎样的意义?被杨凯形容为“受到市场和艺术史忽视”的余极做了一次反叛的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余极更曾计划将展示空间的天花板和地板都涂为黑色,彻底消除内容的存在,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并没有实施。亲历整个布展过程的鲁明军则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了替代,最初仅以剪影、阴影形式出现的余极装置仍然还包含图像的部分内容,鲁明军认为这一生成方式还未达到极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颜料的笔触彻底覆盖。于是带有强烈现场感的黑色颜料涂抹及滴溅释放了足够的能量,“你可以看作品,但是绝不会通过作品去考虑这是谁的作品或他模仿了谁的风格;作品上用了黑色,但你不会对黑色进行注意”。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在余极看来也更接近于一次行为艺术。
尽管在仔细琢磨后依然可以分辨出作品的图像母体,例如战斗机、动物、人等,但形式主义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作品本身如剪影而又立体的空间感和作品与展示空间的关系相互对应,观众也因此能够在首先对作品预设目的无法判断时而通过空间关系建立自己对这种不可知的理解,颠覆却另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