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作者:李天琪图片提供:麦勒画廊 2020年8月30日 资讯展览

2020年8月29日,张雪瑞个展“三个航标的河流”在麦勒画廊开幕,展览标题出自于艺评人朱朱的一句话:“张雪瑞的三原色可以被视为三个航标,为她带来了时间那条河流的某个横截面。”

 

格子里的跳跃感

时隔一年之后再次在麦勒画廊举办个展,张雪瑞近期的绘画创作整体上延续了她经典的“渐变色格子画”,纸上水彩和装置作品与她的布上丙烯则好似同一棵树上的三根枝条,生长方向不同,但其“同根生”的本性意味着三者在表达内容上的关联性——都是在探讨关系,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时间的关系。

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麦勒画廊新展开幕:张雪瑞, 从未在色彩的河流里迷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提到张雪瑞,我们常爱用“抽象”来形容她的作品,这确实是一种简便的办法,但也常常由于“抽象”一词本身的宏大和空泛而使作品变得面目模糊。说到底,绘画是一种视觉体验,一万个画家可以带来一万种体验,这种体验与抽象具象无关,而与艺术家的个性、真情和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关。

远看张雪瑞的绘画,常感觉“茫茫一片真干净”,轻盈飘渺、如梦似幻;凑近了看,才会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格子,如同一扇扇窗口,亮着不同颜色的朦胧灯光;再往近看,可能又看到高度抽象中的纯粹、疏离和孤独。抽丝剥茧,或许最后看到的才是肉里的核,泉水的眼。

这次个展中张雪瑞的“格子画”较之以往发生一些变化,即画面上出现了一些跳跃元素,色彩不再完全遵循渐变原则,某些格子因为颜色比邻格更深或更浅而变得突出,如同海上的浮标,成为了观众视觉上的焦点。


《432 201907》  240×180cm 布面丙烯 2019



 
《432 201907》  240×180cm 布面丙烯 2019
 
《432 202004》  240×180cm 布面丙烯 2020
《432 202004》  240×180cm 布面丙烯 2020
《225 202003》  150×150cm 布面丙烯 2020
《225 202003》  150×150cm 布面丙烯 2020
《100 201912-4》  60×60cm 布面丙烯 2019
《100 201912-4》  60×60cm 布面丙烯 2019

 

缝缝补补中的私人情感

除了绘画,此次展出的三件装置作品《疏离之物》《竹拐杖》《红白格布》也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跟墙上的画相比似乎显得更为“具体”, 也更为感性。《疏离之物》《竹拐杖》中衣物的一部分保留其自身形态,另一部分则分别被转化成为碗和竹拐杖;而《红白格布》中艺术家直接使用宜家桌布,将部分格子剪下后再重新缝到不同位置,镂空处好似大大小小的气泡,边缘的颜色由浅入深。

《红白格布》  约150×150cm 宜家红白格布、棉线等 2019
《红白格布》  约150×150cm 宜家红白格布、棉线等 2019
《红白格布》局部
《红白格布》局部
《竹拐杖》 17件,高度170cm-210cm不等 旧衣物、棉线、布  2016-2019
《竹拐杖》 17件,高度170cm-210cm不等 旧衣物、棉线、布  2016-2019
《竹拐杖》局部
《竹拐杖》局部
《竹拐杖》局部
《竹拐杖》局部
《疏离之物》约32件衣服,每件尺寸从60×60cm到80×80cm不等 旧衣物、棉线、布 2015-2018
《疏离之物》约32件衣服,每件尺寸从60×60cm到80×80cm不等 旧衣物、棉线、布 2015-2018
《疏离之物》局部
《疏离之物》局部
《疏离之物》局部
《疏离之物》局部

“衣食住行”——这三件“布艺”装置作品似乎都占了,看似“生活化”的背后,实则是艺术家潜藏的情感。作品中的衣物是张雪瑞搜集亲人朋友穿过的旧衣服,衣服上总归要带着人的温度和气味,艺术家在穿针引线之间,不仅串起了每个个体的记忆,也重新讲述一个关于爱与羁绊的故事。

《落苔之一》  58×77cm (绘画 ) 65.5 × 84.5 cm (外框) 纸上水彩 2020
《落苔之一》  58×77cm (绘画 ) 65.5 × 84.5 cm (外框) 纸上水彩 2020
《落苔之六》  58×77cm (绘画 ) 65.5 × 84.5 cm (外框) 纸上水彩 2020
《落苔之六》  58×77cm (绘画 ) 65.5 × 84.5 cm (外框) 纸上水彩 2020
《落苔之七》  58×77cm (绘画 ) 65.5 × 84.5 cm (外框) 纸上水彩 2020
《落苔之七》  58×77cm (绘画 ) 65.5 × 84.5 cm (外框) 纸上水彩 2020

翻开张雪瑞的简历,1979年生于山西,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2015年举办首次个展。在绘画这条路上,张雪瑞不算“科班出身”,也没有“年少成名”,她如今最为人所知的“格子画”也是在独自摸索和坚持了十多年之后,才渐渐被人们看见。今年2月份的“《Hi艺术》情人节特辑”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张雪瑞的爱人陈曦先生,相知相守二十年的枕边人对她的了解或许更深:“艺术家是一种纯度很高的职业,精神很自足,但现实很艰苦,她的创作和她的人一样纯粹、内敛,能够理解她这类抽象作品的人并不多,日复一日的坚持,是因为有信念。”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