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房”植入学古斋上海空间 李辰龙以绘画筑建精神家园
新科技时代造就了一批基于互联网创作的新媒体艺术家及装置艺术家,某种程度上它们的确丰富着整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却也似乎冲淡着传统造型艺术尤其是架上绘画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对以画笔及颜料等工具为基础创作的油画研究或可成为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的切入点。
艺术家李辰龙(左3)在开幕现场与嘉宾交流
10月31日,韩国代表性艺术家李辰龙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老书房”登陆学古斋画廊上海空间。李辰龙1961年出生,是一位工作、生活在韩国釜山的艺术家,在20岁即摘得韩国当代艺术金奖,之后的“韩国艺术奖”,“世宗艺术奖”,“釜日艺术奖“,中央美术大奖”等奠定了艺术家在韩国艺术界的地位。此次个展展出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且均为新作:代表作《hardbacks》系列多件、《活字》系列两件(组)、有着雕塑与装置意味的立体绘画作品两组。
《活字》系列两件(组)作品
《活字#2》 尺寸可变(122x190cmx2,122x160cmx2,122x122cmx2,122x84cmx2,122x50cmx2) 综合材料 2015
《活字》正面局部
《活字》侧面的视觉效果
《活字#5》124x182cm 综合材料 2015
李辰龙的创作与“书”确切讲是与“精装书”有关,这源于他家中藏书量巨大,同时他热衷收藏古董、古书、古家具等,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并未过多呈现这些物象本身,而是将这些元素在此组合并抽离出来以自身的精神语汇加以综合建构,在写实手法的古典气息中有着超现实主义的意味,安静的精装书扉页或边缘泛出时光的印记,书页上提示的书名以及西方美术史中经典之作的图像也可窥见李辰龙对艺术的严肃思考与追问。这在开幕现场或可得到印证,与常见的艺术家装束不同,李辰龙西装笔挺举手投足俨然一位大学教授。作品仅提供观众走进作品的一个入口,想象空间自行掌控,尤其当看不到书籍内部的文字又被好奇心驱使之时。在我看来,这种对精装书的描绘方式同时也制造了某种距离感,与古典、大师之间的必要障碍无疑是一种心存敬畏之心的创作态度与观看之道。
《hardbacks》系列两件及立体绘画(右)
《hardbacks#1》三联画 91x219cm 布面油画 2015
《hardbacks#1》局部,斑驳的书脊承载着时间的印记
《hardbacks#8》两联画 146x91cm 2015
《hardbacks#8》局部
《hardbacks#2》三联画 91x219cm 布面油画 2015
《hardbacks#2》局部
新作《活字》则是在精装书之外,李辰龙对自身艺术语言的建构与延续,聚焦书的内部但却是另一番风貌。《活字》系列每件创作时间历时三四个月,创作一幅或者一组多件的时间是相同的,近观作品与退后一步的视觉效果迥然。远观呈现出抽象冷静地画面气质,富于逻辑性;上前一步,正面与侧面观看可发现作品有着浮雕效果,厚度之余则有关创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叠加。先创作出每一个活字,字的文本有关佛经,然后以水性合成树脂涂料将其包裹并有秩序地粘贴于画面,涂的过程要反复30-40次之多,每一个活字及整件作品在被涂的过程中融入了艺术家的思考、情感、时间的痕迹、周遭的生活。实质上这是一次次艺术家与内心精神世界对话的契机,一个塑造其理想世界的桥梁或通道。
空间小展厅中的作品
《hardbacks#12》130x97cm 布面油画 2015
空间小展厅中的作品 简单的灯、柔和的光,古书同样可以照进内心
《hardbacks#14》(局部) 97x130cm 布面油画 2015
《hardbacks#15》 145x112cm 布面油画 2015
《hardbacks#15》 局部
《hardbacks》综合材料 “书”的摆放构成的整件作品尺寸可变 2015
《hardbacks》局部
该展览将持续到11月29日。据画廊负责人禹灿奎透露,学古斋下一档项目是为该空间入驻上海两周年纪念打造,届时以肥皂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申美璟将亮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