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苏州双年展开幕,在园林中体悟艺术的传承与重塑
苏州,一座温度与文化并存的城市。古老的姑苏城传承的不仅是雅致精巧的私家园林、脍炙人口的散文诗书、软糯温柔的吴侬软语,更有苏州人将传统底蕴糅合到血液中的生活方式,以至于一说起苏州,“精致”一词便跳入我们的脑海中。
苏州的文化活动自宋明延续至今,其形式不胜枚举:雅集、游园、赏花、听曲,无不滋养着苏州人的艺术心灵。时至今日,自2012年起举办的苏州双年展已举办四届,且每一届的主题都强调对当下艺术问题的反省与解决。第一届主题为:“人民经典、时代盛会”,反思艺术长期以来被作为“高岭之花”的状态,艺术只有与人民结合,为民众服务,才能使民族具有文化感,类似于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以美育救中国”观念;后提出“江南意象、水乡梦圆”,旨在探讨艺术的本土化问题;而本届主题为“传承与重塑”似乎在其基础上视野有所开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如何在本土与国际、历史与当下之间找到契合点亟待解决。由此,本届双年展既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绘画展“自·沧浪亭”,又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美我时代,命运共同”雕塑展,并邀请国外艺术家艺术家Marc Fornes作为设计展“创造,起源”的策展人,以设计为窗口,了解国外艺术发展动向。
金鸡湖美术馆此次举办的展览---“自·沧浪亭”是本次双年展的三大主题展之一,于5月18日开幕并举行论坛活动,这也是策展人吴洪亮“自”系列展览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吴洪亮表示:“自”,不仅是追溯历史,更是探索未来,沧浪亭作为苏州首个自建园林,是传统的发声;而美术馆的展场由捷克空间艺术家吉瑞•许豁达所布置,既有园林元素呈现,又有现代化的视觉呈现方式。在进行展区设计时,吉瑞首先考虑到的是作品与空间的契合度;其次,便是转换2016年“自•牡丹亭”布展空间所呈现出的单线效果,利用花窗、路径曲折、光影、珠帘等元素将展线打造的更具古典空间感。

嘉宾在金鸡湖美术馆门前合影

“自•沧浪亭”展览现场
艺术家蔡雅玲以黑色、金色相间的水晶串成珠帘,并在帘幕上以金色水晶巧妙的拼成“还是很想你”五个字,人群自内外侧空间穿梭时,汉字被解构成单纯的水晶,静止时又重构为文字。珠帘在此既是一件作品,同时也是两个空间的隔断,观者想要由外入内、抑或由内出外,都需要与作品发生身体接触,体现起参与性与互动性。艺术家也是借此作品来探讨艺术品、艺术展场之间的空间关系。

蔡雅玲 《还是很想你》
分析此次展览主题、内容、受邀艺术家及作品阐释,“民族与世界的碰撞”是其最为主要的概念。周有光先生曾说:“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既是站在世界、全球的视角,内省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所谓“推陈出新”、“中西合璧”。

“自•沧浪亭”展览现场
孔子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踏入展厅,王冬龄的作品《竹径》以大体量、高视角的竹林给予观者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在水泥钢筋筑成的建筑中,将四君子之一的“竹”林搬进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美术馆,每一株竹身上都有他用毛笔完成的书法作品,更全面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及兴趣所在。

王冬龄 《竹径》

策展人吴洪亮老师阐释《竹径》
苏州是一座水城,同样的,威尼斯也以水著称。2017年的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刘建华老师展示的作品名为《方》,是陶瓷和钢板两种材料的结合;本次展览中,他依然采用这两种材料,呈现出装置作品《盈》。“盈”,代表轻盈,《古汉语十九首》曾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来表述民间神话,刘建华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起桥梁,且引起观者的一丝触动为最妙。

刘建华 《盈》
当然,除了传统形式的视觉感,本次展览也呈现出艺术家们利用灯管、互动科技及现成品所做成的当代感十足的作品。艺术家宋冬的作品被安排在一间循环性的三面弧形墙上,如圆一般,不辩始终。作品极其简洁,墙上的二极管被拼成汉字,散发着幽暗的黄色光线,“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细细品味,竟有着老庄哲学的意味在其中。艺术与生活、与工作甚至与交流是一样的,”做“与”不做“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面对生活时总会思虑周全,在做与不做之间权衡利弊。然而,做与不做的后果最终都会反馈到每个人身上。

宋冬《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
研讨会以“自•传统 向•未来”为题,探讨中国本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论坛中,策展人、空间艺术家及艺术家、媒体代表都基于此次展览谈到了艺术先进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自•沧浪亭“艺术展所呈现出的突破。
正如李超德教授在点评绘画展主题时所说:“‘自•沧浪亭’”就是来自于沧浪亭,好像似乎沧浪跟水又有关系,苏州人就像这一汪清水,水是有力量,它可以穿石;但水又很平复,很柔和,表面看风平浪静,实则下面暗流涌动,文化的素养就体现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在与观者的互动上,借鉴当下流行的运动手环,邀请心理学家刘正奎先生,通过生物反馈设备采集观众的运动数据,并与艺术家陈琦的作品形成交互创作,让每一位佩戴手环观展者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沧浪水波”。

“自•沧浪亭”展览现场

“自•沧浪亭”展览现场

“自•沧浪亭”展览现场
雕塑展与5月19日上午开幕,邀请吴为山为学术主持,尚荣为本展策展人。本次展览将在李公堤文创街区展出130余件全国中青年雕塑家的优秀作品,并邀请部分全国中青年雕塑家代表齐聚姑苏,了解苏州传统文化底蕴,感受苏州现代都市节拍,对话交流,激发创思,为观众奉上一席新时代雕塑艺术精彩荟萃的视觉盛宴。
将展览主题定为“美我时代,命运共同”,其本身就含有“共同体”概念,而雕塑作品则由古至今,汇聚众多人物叙事因素包括以孔子代表文化的传承、歌颂母亲的伟大、赞扬为发展做出贡献的工人王进喜、以及人民愉悦的生活图景等,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与赞美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吴为山 老子雕塑

尚荣 母爱——呵护

李烜峰 脊梁 80×40×30cm 树脂 2018
绘画展与雕塑展带给观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以时间轴为顺序的中国艺术特色,绘画展的意境主要来自于宋明之后,艺术作品也大多围绕园林、诗意、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来展开;雕塑展主要呈现的是中国历史人物,远至孔子,直至近代及当下;而由Qu Art China担纲策划并联合苏州中心所举办的设计展则极富现代化气息,设计师们利用各种新式材料,将其设计为大胆、时尚极具视觉冲击力与互动体验感的作品,展场设在充满商业与青春气息的苏州中心,仿佛这些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设计展将延伸工业园区的艺术精神,让大众从艺术到设计,更深层次地去认识这些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设计师、建筑师、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是发明家们,并围绕话题“艺术如何驱动设计发展并融入可持续发展”而展开,这也是为何将设计展置于苏州新城工业园区的重要原因。

艺术家Marc Fornes作品

邵帆 圈
苏州双年展目的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吴文化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彰显苏州工业园区的文化自信和开放胸襟,在当下快销化的社会中,驻足于艺术,流连在心灵栖息地。
展览持续至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