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伊斯作品曲折来华 首展落地央美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年度重头戏,“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在几度推迟后,终于在众人期待中于9月7日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中国民营美术馆昊美术馆从德国藏家马歇尔•博格手中购藏的300多件作品,成就了中国第一个博伊斯展览,也为中国的艺术界和学术界提供了近距离了解和认识约瑟夫•博伊斯的机会。
毫无疑问,仅凭“博伊斯”这三个字就已具备了足够的号召力,就像吕胜中在其微博中所提到的“不管喜欢不喜欢,我必须认识博伊斯。我想,来看这个展览的人之所以来看,大约有80%与是否喜欢他无关”。作为将博伊斯¬¬¬引入中国的最初推动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了让博伊斯来到中国的曲折过程和种种不易,早在2006年他就试图将德国莫伊朗美术馆收藏的博伊斯早期作品借来中国展出,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成行。直到2010年底遇见70多岁的德国藏家马歇尔•博格,又考虑到借展颇费周折,他希望将藏品转让给中国¬¬藏家。当找到买家时,又因2012年涉及关税问题,藏家放弃了购买计划,本应在去年11月开幕的展览再次搁浅。直到近期昊美术馆将这批作品纳入自己的收藏体系,展览才最终得以实现。此次由朱青生和易英担任主策展人,以及在德国的中国学者蓝镜和庸现为联合策展及联络人。
布展一如既往的考究,从海报到书籍再到陈列方式都以博伊斯的“黑板绘画”为元素,成为整个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300多件藏品以时间顺序分布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二层A展厅及三层A展厅,其中仅7件装置和7件影像作品,照片、明信片、签名胶印、报纸、海报写在餐盒上的文字等文献资料组成的主体令展览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文献展。从这点来看,博伊斯的名人效应似乎大于作品本身的看头。不过,对于这位曾经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西方艺术家而言,展览的意义并不没有停留在这300多件作品。朱青生形象地概括了博伊斯对中国当代艺术界的意义:“中国的艺术家既可以把博伊斯当作榜样,也应当当作超越的目标。”在为期3个多月的展览中,朱青生、邱志杰、隋建国等学者、艺术家将以讲座的形式与观众分享他们各自的博伊斯情结。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作为中国拥有博伊斯作品最多的昊美术馆方面却显得格外低调,其创始人郑好并未现身新闻发布会,仅派出美术馆馆长尹在甲作为代表出席,并做出简短的发言。至于为何昊美术馆接纳这批作品,在本刊此前的采访中尹再甲曾表示昊美术馆除了70%的亚洲藏品外,还将包括30%的国际藏品,而博伊斯也是郑好本人很欣赏的一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