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耶稣还年轻的一代”亮相北京,魔金石凯伦•赛特个展
3月30日刚做完年轻艺术家李然个展的魔金石又推出了新的展览:“焦虑作为艺术家的工具——凯伦•赛特个人展”,一个拗口的展览名字加上一个陌生的艺术家的名字。而实际上凯伦•赛特作为一名77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已经在国际上暂露头角,曾参加过2010年光州双年展、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9年纽约新美术馆“比耶稣还年轻的一代”、2008年横滨双年展。
凯伦•赛特有着比较典型的西方艺术家履历,出生于特拉维夫、德国籍、在荷兰接收艺术教育以及两个月前移居纽约。策展人比利安娜告诉我们:“凯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艺术家,她一直坚持写作,舞台剧创作和电影创作。她甚至觉得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只是自己写的不够好才成为了一个艺术家。”
相比较中国同代艺术家,凯伦•赛特的艺术角度非常特别。我们明显能看到非常文学化的台词在录像作品中的运用,比如这次展出的录像作品《视频艺术手册》,混杂了电影语言、行为艺术语言、舞台剧语言的多语言叙事。作品煞有其事的讲述一个没有电力给人带来的忧虑。但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出现了超人的电影片段、布鲁斯瑙曼的作品形象、马瑞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形象以及昆丁•塔伦蒂诺的叙事方式。这就像她的艺术经历一样混杂而线索清晰。
所以我们能感觉到对于凯伦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叙事本身,而是叙事的方式。她的另一件录像短片《镜子》里,艺术家邀请了一名专业舞台剧演员,在只用一个镜头连贯拍摄下来的作品里表演中年妇女对身体的态度。所有的表演都是在严苛的剧本设定下完成,作品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演员在作品里的走动路线也是∞形。表演方式、作品展示方式这一切都指向了艺术对无止尽永远的表述。而镜头里考究的台词、专业的表演与业余的手持拍摄方式形成了巨大反差,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家的录像语言风格。
这样的作品在中国语境里因为没有参照物,显的特别特殊。对录像语言的思索只有懂录像语言语境的艺术家才能看懂。这就回到一个比较低浅的问题上,作为艺术家可以以任何理由、任何动机进行创作。但作为展览而言,我们的展览到底为谁展,到底展给谁看?
相比较中国同代艺术家,凯伦•赛特的艺术角度非常特别。我们明显能看到非常文学化的台词在录像作品中的运用,比如这次展出的录像作品《视频艺术手册》,混杂了电影语言、行为艺术语言、舞台剧语言的多语言叙事。作品煞有其事的讲述一个没有电力给人带来的忧虑。但在录像播放的过程中,出现了超人的电影片段、布鲁斯瑙曼的作品形象、马瑞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形象以及昆丁•塔伦蒂诺的叙事方式。这就像她的艺术经历一样混杂而线索清晰。
所以我们能感觉到对于凯伦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叙事本身,而是叙事的方式。她的另一件录像短片《镜子》里,艺术家邀请了一名专业舞台剧演员,在只用一个镜头连贯拍摄下来的作品里表演中年妇女对身体的态度。所有的表演都是在严苛的剧本设定下完成,作品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演员在作品里的走动路线也是∞形。表演方式、作品展示方式这一切都指向了艺术对无止尽永远的表述。而镜头里考究的台词、专业的表演与业余的手持拍摄方式形成了巨大反差,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家的录像语言风格。
这样的作品在中国语境里因为没有参照物,显的特别特殊。对录像语言的思索只有懂录像语言语境的艺术家才能看懂。这就回到一个比较低浅的问题上,作为艺术家可以以任何理由、任何动机进行创作。但作为展览而言,我们的展览到底为谁展,到底展给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