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与纯粹艺术的激荡 “我这60年--李秀实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作者:朱赫 2017年11月3日 资讯展览
1942年5月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在文章中毛泽东引用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的论点:文艺需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之后他将文艺所需要面对的人名群众划分为具体的四类,提出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艺术家 李秀实
艺术家 李秀实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发生之际,更多是对文学界讲话,当延安走出的政权来到了北京,讲话的对象便因为强有力的政权保证而推广为所有文艺界的标准。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大众艺术走向高级的初具学院化风格的阶段。对这一发展有直接作用的是中国艺术家对苏联艺术的学习。50年代前期中苏艺术家互访互展交流频繁。1953年至1956年共有24名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1955年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到北京中央美院办训练班,其学员均为此时期的艺术骨干。
《万里长江横渡》 130x390cm   布面油画    1959年 1959年年度优秀作品,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
《万里长江横渡》 130x390cm   布面油画    1959年 1959年年度优秀作品,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
《晨》  101×301cm 布面油画   196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晨》  101×301cm 布面油画   196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在人民艺术中,表现新生活将民族形式与西方写实主义进行融合的问题被提出,因此1943年,便远赴敦煌临摹壁画的董希文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驱,而在十七年之后,他又率领学生去敦煌观摩学习。李秀实便是这代学生中的一位,李秀实先生生于1934年,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老一代艺术大师董希文先生。
李秀实与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闻立鹏等艺术家,同属为中国第三代艺术家。策展人墨白介绍说:“李秀实先生大学期间便开始崭露头角,但“政治”使他一个人远赴黑龙江边塞,随后他通过一个人艰苦努力,以黑龙江代表的身份一个人重回国内艺术核心,成为当时活跃的艺术力量;年逾花甲之年,因工作调动重回北京,又随即开始研究“墨骨油画”,再次选择了艰辛的艺术之路,并且一个人一干就是近三十年。李秀实先生奋斗的一生,看似是他一个人的,实则是有一个群体始终陪伴着他,这个群体就是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第三代艺术家,他们或是他的学长、或是同窗、或挚友,这些人对艺术的虔诚精神和执着的态度,激励着李秀实先生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的艺术使命,即便在“文革”那种万马齐喑的时期,在塞北边疆的冷寒之地,在心灰意冷的孤独时刻,因为有了这个群体的存在,不仅没有磨灭李秀实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反而更激发了他的斗志,去度过每一次的苦和实现每一次的超越,并用毕生的努力诠释着一代艺术家的精神面貌。因此,用“一个人的群体”去总结李秀实先生的一生,不仅可以准确的表现李秀实先生坚毅的精神,更可以表达他们那一代艺术家的精神气节。但是,我又担心“一个人的群体”会令人产生误解,即把“李秀实先生是那一代艺术家中的一员”的本意理解为李秀实先生过于个人膨胀和自我,想一个人掩盖他们那一代艺术家,成为群体的代表。后来也有朋友建议,把一个人用引号引起来,以表示否定,但视觉上又过于凌乱,经过反复推敲,最后感觉还是《我这六十年》更为朴实和直白,于是便这样定了下来。”
《疾风 》  140x70 cm 布面油画   1976  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馆收藏
《疾风 》  140x70 cm 布面油画   1976  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馆收藏
《黑龙江金秋》   82X165cm  布面油画 1978 1981年四人作品联展
《黑龙江金秋》   82X165cm  布面油画 1978 1981年四人作品联展
《过去  现在  末来》  100X185cm    布面油画 1981 中国美术馆收藏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过去  现在  末来》  100X185cm    布面油画 1981 中国美术馆收藏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霜降》    100X94cm 布面油画  1981 1981年四人作品联展 1982年法国春季沙龙大展
《霜降》    100X94cm 布面油画  1981 1981年四人作品联展 1982年法国春季沙龙大展
回顾李秀实先生60年的艺术路程,仿佛是他那一代艺术家的缩影。回溯他们的艺术之路,犹如提醇高纯度的艺术结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贴近艺术的本源,更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的催化剂。
2017年11月至12月,“我这60年--李秀实艺术回顾展”将打开李秀实先生的艺术之门,全方位诉说李秀实先生一个人的群体生活。北京首展于11月上旬呈现于中国美术馆一层西侧第2、4、6三个展厅,展场总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作品160余幅。三个展厅分别以“60年经典”“黑龙江金秋”“墨骨油画”为主题,全面系统的展示李秀实先生60年各个时期的创作形态。
2017年11月3日北京首展开幕式后,李秀实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尚辉先生主持。
《风景--二十世纪》 275x274cm    布面油画 2016
《风景--二十世纪》 275x274cm    布面油画 2016
《黑狗系列--除夕夜之二》  73X91cm    布面油画  2006 2015年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
《黑狗系列--除夕夜之二》  73X91cm    布面油画  2006 2015年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
《漫步银锭桥之二》  53X65cm    布面油画  2010
《漫步银锭桥之二》  53X65cm    布面油画  2010
《正月雪系列--街头巷尾》  65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
《正月雪系列--街头巷尾》  65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李秀实与墨骨油画台湾巡展
策展人墨白认为:“当代艺术,不应该被同化为现代艺术的傀儡,追求迥异的视觉冲击或文化批判,而是应该表达当代社会与人文精神。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反应,它的产生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殊性,没有哪一种艺术风格或形式是永远现代的,只有能贴合时代精神的作品才是最现代的。我认为,当代艺术包括国际当代艺术都没有走出上个世纪杜尚之后的范畴,仍把“看不懂”视为当然的当代艺术,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纵观西方现代艺术的百余年发展,无论莫奈、凡·高、毕加索或杜尚,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巅峰,无一不反映着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与人文精神,无论是技术革新或战争霾影,都呈现着那个时代的当代精神。杜尚的思想是基于毕加索以后的艺术的,而毕加索思想又是基于后印象主义的,他们的产生都是有时代背影的。而我们今天的当代艺术所呈现出来的形态,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没有呈现出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因此以第三代艺术家为楷模的艺术形式,更能与时代精神相呼应。这代艺术家与美国波普艺术处于同一时期,在那个年代中国和美国衍生出不同的pop art,但相较而言,中国的大众艺术完成的更加彻底,更具时代性和知识性。
而时至晚年,李秀实又在之前创作的基础之上,独自开始研究“墨骨油画”。邵大箴认为:“中国画论中有法与无法的辩证统一和我有我法的见解,以及西方油画语言的现代趋势,给予他一无反顾的探新勇气。他的画即保持了油彩语言的质感量感的厚重和力度,又具有传统中国艺术写意的情趣格调。这些兼具学术探索性与观赏性的创作,无疑是当代中国油画领域的奇葩。”詹建俊则说:“最近的画里面这种艺术家的精神状态,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好,很有创造性,应该说是他一贯的精神、不停的探索的一个成果。”李松对李秀实的评价是:“墨骨油画是对油画技法的宝贵丰富和发展,日后人们终会理解和认识其创造性的价值。”
2017年12月“我这60年--李秀实艺术回顾展”将转赴上海,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上海展览期间,李秀实先生将邀请其它老一代艺术家出席“我们这60年”艺术分享会,在全方位展现艺术作品的同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三代艺术家群体的历史故事。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