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消失or原地生成? 一场源自杨牧石艺术思考现实呈现的博弈
麦勒画廊杨牧石个展“原地消失”
1月12日,麦勒画廊第三次带来年轻艺术家杨牧石作品展,延续艺术家近年来的艺术思考方式,探讨材料背后意义的创作思路以“原地消失”的主题让展览空间充满了表象与内涵、消失与生成的矛盾和博弈,进而衍生出无限的作品解读可能,或许,这正是杨牧石希望看到的结果。
展示了《照明》、黑色木块 两个系列的作品
在本次展览中,麦勒画廊呈现了杨牧石两个系列作品,通过不同角度展示了艺术家不同的思考维度。首先是杨牧石的全新霓虹系列作品《照明》,艺术家用一组发光体填充展览空间,试图让空间更加明亮与温暖。然而,作品带来的温情的视觉感受却与艺术家希冀表达的大相径庭。霓虹灯是已被淘汰的传达广告和信息的工具,甚至是意识形态的装饰工具,而加热、弯曲则是制作霓虹灯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对白色灯光的选取以及对限制的描绘,艺术家指向的是现实的扭曲、冲突以及刺眼的秩序:当落后的生产方式遭遇当下,并大规模地制造出新的失落时,结果变成了新的“扭曲”。作品所呈现出的“原地消失”与“原地生成”在转瞬间完成了创作意图的表达。
《照明1》,2018,白色霓虹灯管,铁皮,真石漆,87.5 x 161.9 x 18 cm
《照明3》,2018,白色霓虹灯管,铁皮,真石漆,215.8 x 86.8 x 18 cm
《照明5》,2018,白色霓虹灯管,铁皮,真石漆,128.1 x 115.3 x 18 cm
《照明10》,2018,白色霓虹灯管,铁皮,真石漆,60 x 214.6 x 18 cm
与此同时展出的,是杨牧石极具标识性的、具有几近严格的军事美学特征的黑色木块,尖锐、不安、危机……当作品呈现之时便已契入观者的内心,而杨牧石对于作品的命名,《消磨》、《刨除》、《切入》、《割离》、《侵蚀》……则无不加深着这种“唯恐避之不及”的视觉冲击。然而,在杨牧石看来,他作品中充斥的反纪念碑性,抽象地承载了极为个人的、微不足道却异常真实和切肤的伤痛,甚至是自2013年以来打磨工具所产生的体会——艺术家与工作对象的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叠置-支》,2018,防护栏,多层板,油漆,164 x 41 x 19 cm
《锐化-块》,2017(NO.5),木料,黑色喷漆,180 x 90 x 17 cm
在杨牧石的雕塑,亦或是装置作品的创作中,材质本身意义的消失是他能够得以延续思考的基础,对于艺术家来说,“无效生产”并非无意义的时间消磨,却正是他对超越材料本身意义的探索和表达,“原地生成”延续着“原地消失”的使命而发生质变。(展览将持续至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