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作者:舒元 2021年3月7日 资讯展览
“看”和“观看”并不是一种动作,或许我们现在这样的时代下,“看”更多情况下的解释是浏览,是一种转瞬即逝并且无痕的事件,发生了就发生了,不会对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但“观看”不是,你需要用眼睛获取形象与定义,用脑子思考,用耳朵聆听,调动全身的感官努力尝试与天地万物相互感知的一种技能,通过“观看”的一套动作,很多人可以整合联动并且捕捉到不存在于眼前的东西。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展览“目之所及”展览现场
展览“目之所及”展览现场

3月6日,阿那亚艺术中心与贝浩登画廊联合举办春季群展“目之所及”。苏菲·卡尔(Sophie Calle),延斯·梵歌(Jens Fänge),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莱斯利·休伊特(Leslie Hewitt),加藤泉(Izumi Kato),尚 - 米歇尔·欧托尼耶(Jean-Michel Othoniel),与泽维尔·维扬

(Xavier Veilhan)将在展览中呈现其代表性作品。集结于此的 7 位艺术家因各自长期发展的艺术实践而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认可,展览试图透过他们基于不同媒介与文化语境的创作,将艺术的生命力再次引入观众的视野,借以重新“观看”被打断的现实世界。

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世界的景象是用过屏幕获得的,而不是直接观看的结果”。此次展览正是希望人们恢复从前所具备的观看技能,用眼睛去体会真实存在的艺术品,联通它所散发的气质,所携带的观点,所传达的个人与社会性。
展览“目之所及”展览现场  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目之所及”展览现场  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的英文名字“Just Looking、Still Looking,Always Looking”是美国作家与诗人约翰·厄普代克撰写的同名论文,在艺术中,观看不仅仅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他们从世界获取灵感的第一步,同样对于接收艺术的观者来水是是否可以成功共鸣的关键。观看是认识艺术最直接的途径。艺术以最为简单有效的“观看”启发人类,这就是艺术使人类感到惊讶的原因。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展览“目之所及”展览现场 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目之所及”展览现场 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一层是洛朗·格拉索的个人空间,他的作品通常是由一件影像作品切入,之后再用雕塑、绘画完整全面的体系,灵感很多都来自于“时空穿梭”、平行空间、弦论、量子力学等等的科学概念。影像作品《OttO》是整个空间中心,意在在视觉上阐释原住民文化,视频中的金色球作为圣域磁场的可视化形象,穿梭于阿达利亚北部的沙漠,摄像机的记录正式再现了这种神性的磁场能量。影片还借助热成像相机、高光谱摄像机等创造出没有人类的未来世界,抓取许多“隐形现实”的工具——也就是拍摄地点背后隐藏着的历史。这些机器帮助艺术家捕捉“气场”,多少能够让一些肉眼“不可见”变成“可见”。他的绘画作品采用中世纪的蛋彩,幽暗的光下神秘与古典并存。满墙的用霓虹灯塑造的眼睛,高傲地挂起,以神性的视角注视进到展厅中的凡人,劝说我们不要试图参悟它。而我们在等一个来自高处的“授权”。艺术家洛朗·格拉索总是试图传统复杂。

洛朗·格拉索 空间展览现场
洛朗·格拉索 空间展览现场
洛朗·格拉索 《Eyes》26个霓虹灯管 尺寸可变
洛朗·格拉索 《Eyes》26个霓虹灯管 尺寸可变
洛朗·格拉索 《Studies into the past》木板上油画与钯金箔
洛朗·格拉索 《Studies into the past》木板上油画与钯金箔

二层的空间时艺术家泽维尔·维扬的三个系列,这些作品曾经在贝浩登画廊的个展“橘色频道”中呈现,这个名字来自弗兰克·奥申的专辑,橘色是歌手在某个夏天第一次坠入爱河时看到的颜色。泽维尔·维扬对标题的挪用则似乎暗示了艺术家想要在画廊空间内重塑感官体验的企图,把那原本就存在的但没被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第二个系列,人形与动物雕塑形成了艺术家最为著名的创作线索,他通过肖像雕塑的形式刻画身边的人,并以这些人的姓名为作品命名(比如Tony, Romy和Lyllie),肖像雕塑是一种转向建筑的形象,一个转向体积的人。与塑造心理肖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作实体肖像的过程更像是将人从物理性中夺走,而不是将人注入物理性当中。这更意味着某种通往虚空的过程。与那些关心精神性的艺术家相反,他仅仅对人的物理性质颇有兴趣。动态雕塑系列作品则是一个整体框架内的不同变体,维扬使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材料,构筑的物体间的动态平衡;“Rays”系列装置作为艺术家过去五年来的创作焦点,则完美体现了维扬试图表达的空间中的水平概念。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泽维尔·维扬 个人空间 展览现场
泽维尔·维扬 个人空间 展览现场
莱斯利·休伊特则通过摄影铺陈出记忆的变奏,黑影相片、数字显色照片与极简雕塑勾连着艺术家的个体身份认同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语境下的集体历史。加藤泉标志性的织物作品也将占据展厅一隅,赋予空间神秘的灵光。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莱斯利·休伊特 个人空间 展览现场
莱斯利·休伊特 个人空间 展览现场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加藤泉空间  展览现场
加藤泉空间  展览现场

顶层空间中陈列尚-米歇尔·欧托尼耶带着他最梦幻而华丽的玻璃装置而来,观者也见证艺术家对这种感性而游移材料的终生执迷。玻璃优雅的外表却是一次粗暴创作过程的产物。这启发了欧托尼耶利用玻璃的柔韧和脆弱来隐喻人类的身体和生命之有限性。玻璃如同人的身体一样,美丽却易受损。欧托尼耶的雕塑承载了玻璃技师的身体痕迹,因为玻璃由他们组合、粉碎及触摸——某种程度上来说,刻意保留了玻璃受损或不完美的一面。项链最初都是宗教意味极为浓厚的器物,而当巨型项链置于当今全球性的文化语境中时,每一位观者都将被唤起独一无二的感受体验。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你还会具备“观看”这种能力吗?群展“目之所及”在阿那亚艺术中心开幕
尚-米歇尔·欧托尼耶 《海蓝色穆拉诺玻璃》200×50×18cm 2017
尚-米歇尔·欧托尼耶 《海蓝色穆拉诺玻璃》200×50×18cm 2017
苏菲·卡尔的摄影作品将其中的叙事性明明白白地同摄影作品一同展示。本来平淡无奇的一张照片被文字激发了隐藏的叙事潜。卡尔的艺术实践在策略上正是这样,始终围绕摄影、文字、行为展开,在另一个程度上来说,她的实践也始终挑战着媒介的局限性与边界,激发着文字与图像的另一种潜能。在卡尔从前的作品中,观众被艺术家被迫定义为和她一样的偷窥者,跟踪狂与越界的人,即使我们不欣赏她的手法,但一旦我们进入这些作品,也就同时在心里暗自默。这次在阿那亚艺术中心的摄影看似温和了很多,也更加轻松。
苏菲·卡尔 《Wait for me》 170×100cm 照片、铝片、文字、外框 2010
苏菲·卡尔 《Wait for me》 170×100cm 照片、铝片、文字、外框 2010
延斯·梵歌的作品的温年色彩有些疗愈艺术的意味,各种材质的拼贴像是儿童游戏一般充满乐趣,低饱和的色调又有美好记忆泛黄的忧愁;作品中穿插可见恰到好处的拼贴元素,像他在梦中迷宫寻到的小宝藏,淡淡地给观者一些体会情绪,感同身受的线索。梵歌的作品充满超现实主义意味,但相对20世纪的超现实,他就是更加平静而温柔罢了。
延斯·梵歌 《Therapy》 172.2×110.2cm 板上油画、墨、织物 2018
延斯·梵歌 《Therapy》 172.2×110.2cm 板上油画、墨、织物 2018
延斯·梵歌 《Therapy》 细节
延斯·梵歌 《Therapy》 细节
延斯·梵歌 《Anomie&Bonhomie》 56.2×48.3×5cm 板上油画、墨、织物 2018
延斯·梵歌 《Anomie&Bonhomie》 56.2×48.3×5cm 板上油画、墨、织物 2018

展览将持续到5月16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