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对话-中新设计师交流沙龙“入驻”751广场
4月23日,新加坡旅游局展览与会议署(SECB)携手中新两国设计界重量级行业领袖在北京751广场举办“新加坡对话-中新设计师交流沙龙”,并围绕《创作与设计中的科技应用——动力还是阻力》为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届设计交流沙龙邀请了众多优秀设计人才围绕新加坡设计产业发展与科技运用进行主题分享、专题讨论及交流问答,希望以交流对话的形式,为中新两国的设计爱好者提供一个创意灵感激情迸发的交流平台。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署长 周振兴
值此新加坡建国50周年,中新建交25周年之际,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署长周振兴率先致辞,对新加坡之后的设计活动做了概括的介绍,范围涉及家具设计、时装设计、建筑设计等,并表示出对新加坡设计未来发展的肯定与期待。
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主席戴礼翔发表演说,回顾了从石器时代,工业时代到数码时代设计与科技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并借助新加坡科学设计大学师生利用低成本设计和施工打造闲凉亭的案例,佐证其观点:设计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可以打造出更优秀的成果。戴礼翔再次以事实阐述了设计总会带领科技突破,科技并非是设计阻力这一结论。

嘉宾左起为:新加坡用户体验设计领域的领军者蔡文强、非盈利性组织亚洲创意产业联盟(ACIA)创立者布迪漫、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主席戴礼翔、中央美院费俊、Designboom设计邦副主编蒋赫。
在Designboom设计邦副主编蒋赫主持的研讨环节中,非盈利组织亚洲创意产业联盟(ACIA)创立者布迪漫、中央美院费俊作为中方代表与来自新加坡的戴礼翔、新加坡用户体验设计领域的领军者蔡文强四位行业专家就“创作与设计中的科技应用”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各位行业领袖分别从科技与创作力的相互作用,科技对传统设计行业的影响,科技对设计教育和设计商业的改造变化为切入点,详细阐述各自观点,深入分析行业现状。

媒体艺术家Brandon Tay利用表面装置及其结构内的顶光互动效果,形象的展现新加坡的数字足迹。
“新加坡对话-中新设计师交流沙龙”是新加坡创意人才的国际创意展览“创:新”(Singapore: Inside Out) 活动北京站的重要环节,吸引了六十余家设计类行业媒体和相关企业。“创:新”创意展览北京站的体验空间横跨了多个领域,包括建筑、设计、时尚、影片、食物、音乐、文学、表演及视觉艺术。此展览将在北京、伦敦和纽约“巡回”展出,最后将于十一月在新加坡举行闭幕展。

《垂直潜水艇》引领观者进入纷繁复杂、无线可能的镜中世界,将日常事物及熟悉经验隔离开来。

现场展出的装置空间

活动的地标性装置

THE COLLABORATION 树干、服装、舞动的身体,悄然地活着,在钢筋和半透明材料织就的空间里共同呼吸。

《聚宝苑》由新加坡设计公司Kinetic策划,展出新加坡50家创意团体的作品。

《Inside/Outside》将用25天在四座城市完成,表演艺术家林荣华通过蜡烛燃烧熏暗空间系列表演,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美食艺术家黄慧娴以可食用介质为基础,勾勒出新加坡丰富灿烂的多元文化遗产。

在《Kamar Kamillion》项目中,艺术家Speak Cryptic拆卸个人私密空间的屏障,邀请观众进入“卧室”涂鸦,探索人性关系。

751广场活动外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