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展——12位年轻艺术家齐聚黑桥非盈利空间

作者:曹丝玉 2014年8月16日 资讯展览
《吴清》展于8月15日在黑桥艺术区的“分泌场”、“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透明工坊”三个非赢利空间开幕,展览以策划人吴清的名字命名,而参展艺术家则以自己名字命名作品。每个人用作品指向自己,也消除了单体作品在文本上的指向,以极强势和个人的态度,构建起观众与艺术家直接对话的现场。
《吴清》展于8月15日在黑桥艺术区的“分泌场”、“我们说要有空间于是就有了空间”、“透明工坊”三个非赢利空间开幕,展览以策划人吴清的名字命名,而参展艺术家则以自己名字命名作品。每个人用作品指向自己,也消除了单体作品在文本上的指向,以极强势和个人的态度,构建起观众与艺术家直接对话的现场。
分泌场展示空间
分泌场展示空间
艺术家姚薇把家里的灶台上摆放的调料移动至展厅,而她的住处仅仅离展厅20多米
艺术家姚薇把家里的灶台上摆放的调料移动至展厅,而她的住处仅仅离展厅20多米
姚薇家的植物和杂物
姚薇家的植物和杂物
化妆品
化妆品
另外,姚薇还把家里的挂扇延伸至展厅,停留在它本不该停留的物理空间中,它的运转依赖于姚薇工作室的供电,强调出三组平移过来的日用品组合原来的现场,它们像穿墙而来,以《姚薇》的名义带着它们原来空间里的痕迹来到姚薇所在的另一个现场。
另外,姚薇还把家里的挂扇延伸至展厅,停留在它本不该停留的物理空间中,它的运转依赖于姚薇工作室的供电,强调出三组平移过来的日用品组合原来的现场,它们像穿墙而来,以《姚薇》的名义带着它们原来空间里的痕迹来到姚薇所在的另一个现场。
何迟临摹了王羲之的《何如贴》,其中有“何”也有“迟”,即作品《何迟》,他以《何迟》的名义,试图对此贴做出更正:《何迟贴》
何迟临摹了王羲之的《何如贴》,其中有“何”也有“迟”,即作品《何迟》,他以《何迟》的名义,试图对此贴做出更正:《何迟贴》
艺术家卜云军的摄影作品,像一张黑色的画,上面布满了涂抹的笔触和痕迹。艺术家试图用摄影呈现黑色和光的关系。
艺术家卜云军的摄影作品,像一张黑色的画,上面布满了涂抹的笔触和痕迹。艺术家试图用摄影呈现黑色和光的关系。
另外,卜云军还带来十件用手机拍摄的作品,均是他对日常生活片断性的选择。
另外,卜云军还带来十件用手机拍摄的作品,均是他对日常生活片断性的选择。
宁浩翔作品《宁浩翔》,文本、书写、绘画的三位一体
宁浩翔作品《宁浩翔》,文本、书写、绘画的三位一体
艺术家粱半的作品《梁半》,投影在纸箱上的视频中,梁半骑着一辆被绳子拴住的自行车,重复着骑车、摔倒。
艺术家粱半的作品《梁半》,投影在纸箱上的视频中,梁半骑着一辆被绳子拴住的自行车,重复着骑车、摔倒。
艺术家李仁靖的作品《李仁靖》分为三个部分,投影、电视机视频以及一篇阐释的文字,她选取概念,并按照阐释的逻辑试图重新排列为一个整体,从“嬗变”一词出发,进入到人们对“习以为常之物”的对立面中,投影里是放大的女性的生殖器与各种器具的接触,观者反应各异,有人会笑,有人觉得生理不适,产生噁心、紧张等情绪。
艺术家李仁靖的作品《李仁靖》分为三个部分,投影、电视机视频以及一篇阐释的文字,她选取概念,并按照阐释的逻辑试图重新排列为一个整体,从“嬗变”一词出发,进入到人们对“习以为常之物”的对立面中,投影里是放大的女性的生殖器与各种器具的接触,观者反应各异,有人会笑,有人觉得生理不适,产生噁心、紧张等情绪。
李仁靖作品中的视频文字部分,将文字转换为图像的不明的叙事,闪烁的电视破坏了阅读
李仁靖作品中的视频文字部分,将文字转换为图像的不明的叙事,闪烁的电视破坏了阅读
吴彬作品《吴彬》,烟头从杯子里长成了一棵树
吴彬作品《吴彬》,烟头从杯子里长成了一棵树
无人生还的作品《无人生还》,两个人依次轮流写一个字,直到写成一条贯穿墙面的直线。文字的内容在被设计好的规则里,变成没有具体指向的字的组合,但里面的局部或许拥有意义。
无人生还的作品《无人生还》,两个人依次轮流写一个字,直到写成一条贯穿墙面的直线。文字的内容在被设计好的规则里,变成没有具体指向的字的组合,但里面的局部或许拥有意义。
杨俊岭作品《杨俊岭》,他用打火机一点点地烧去自己的体毛,而火成了视频里除了月亮唯一的光源,在闪烁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和细节。
杨俊岭作品《杨俊岭》,他用打火机一点点地烧去自己的体毛,而火成了视频里除了月亮唯一的光源,在闪烁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和细节。
陶辉的作品《陶辉》,艺术家陶辉(男)在作品中扮演成一位具有民族特征的女性,以人类学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身体构造,并做出推断。陶辉试图通过这件作品在物质的身体与精神的身体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陶辉的作品《陶辉》,艺术家陶辉(男)在作品中扮演成一位具有民族特征的女性,以人类学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身体构造,并做出推断。陶辉试图通过这件作品在物质的身体与精神的身体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艺术家刘旭东的作品《刘旭东》,这是艺术家第一件用煤制作的作品,他用煤和泥的混合物塑了自己头部,以刘旭东的替代物在火焰里烧制,这件作品本来计划以现场的方式进行烧制,鉴于场地的限制提前一天烧制完成。
艺术家刘旭东的作品《刘旭东》,这是艺术家第一件用煤制作的作品,他用煤和泥的混合物塑了自己头部,以刘旭东的替代物在火焰里烧制,这件作品本来计划以现场的方式进行烧制,鉴于场地的限制提前一天烧制完成。
被烧制过的头像
被烧制过的头像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