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舍开启三展联动模式 众策展人华山论剑
继去年末的开幕展“态——当代艺术邀请展”后,上舍空间于3月8日迎来了新一年度的首个展览,一改画廊常规展览模式,这次是采取三展联动的方式,A、B、C三个展厅,汇聚不同精彩。

盛葳的“密码”

刘筱石的“属性”

伍伟作品
本次展览上舍空间邀约了活跃于当下的几位年轻策展人和批评家,每位策展人根据各自理论体系和关注方向来确定展览主题,并自行提名艺术家、选择作品。主题为“中心视角——关于实践方式的几种可能”的主展厅(A厅)是五位策展人策展理念的一次碰撞,也是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作品在此地的一场无声对话。主展厅的五个区域交给以下五个关键词:内耗、隔境、密码、无聊、属性。

杜曦云的“内耗”,此为李博作品

杜曦云的“内耗”

于洋的“隔境”
李博的综合材料作品《一天》具备一种魔力,观众步入展厅第一眼的停留便会在此。黑色的方格子中皮毛质感的温暖表象下包裹着或精彩或压抑的不明情绪或心理感受,由24个方格子拼图般显影而出的挑逗与挑衅背后是隐隐的对抗吧;宋永兴类似摄影特写的《白墙》中的警官、《红椅子》中“领导人”,都有明显的文化指向;刘忠华的《老虎与西瓜》的象征与隐喻就更明显了。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恰当地注解了策展人杜曦云的关键词“内耗”。袁广传统中跳脱而出的山水与孙策油彩涂抹下的中国水墨诠释了于洋策划的“隔境”。盛葳的“密码”由胡庆雁的一块块实心木头雕刻出的一组集装箱、宋昱霖“格式化”的名人头像、田卫以行动阐释艺术的当代性三部分构成。夏彦国选择了耿雪来回挪土堆的视频、张雪瑞揪旧毛衣的毛重新做出了一块长毛毯的装置、李枪撕的书“画”出了一幅抽象画,这是有多“无聊”。伍伟以书为材料透出虎的存在、李飒的墨色装置隐去了材料的原本功能,这是刘筱石探讨的“属性”。

张雪瑞作品

李枪作品

耿雪作品
没有主展厅作品带来的大脑急速思考与联想,B展厅的一排错落放置的小件作品给人的感受是细腻和温暖,每件作品画面上写有一个词汇,比如“面包”、“年末”,心情日记般的一个存在,这是天津美院毕业的汪子博的精心《收集》。

近30件的小幅作品来自汪子博

安静的小作品
“C厅计划第一回”选择的艺术家是王智远,展厅也完全交由艺术家操作,方案的现场实施由艺术家、3个志愿者、画廊工作人员奋战七天完成,剪切下来的N多消极、积极的词汇贴出厚度与疏密度不同的一张世界地图,就像苍蝇停落到墙壁上,这便是作品《侵食》。

形似世界地图的《侵食》

作品细部
空间策展人刘筱石介绍,空间自本次展览开始都将延续三展同时开幕的模式,主展厅以学术联展为主,狭长的B展厅是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示区,A厅里面的小厅C展厅划定为常设实验展厅。同时,他也希望更多馆外的策展人参与到空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