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瞧空间亮相黑桥艺术区
嘿,知道黑桥吗?那么,知道嘿瞧空间吗?
6月8日下午,嘿瞧空间在黑桥开幕,听上去很像是一句绕口令,却在北京阴霾的夏天中燃起热情。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宋长志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的李振威共同发起的嘿瞧空间,以“嘿瞧艺术趴”的形式拉开序幕,在近2000平米的原始建筑空间中,展出了6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了油画、雕塑、影像和装置作品,不光是居住在黑桥的艺术家纷纷前,更聚焦了众多策展人及学者,在电子音乐的伴奏中,展览达到高潮。
嘿瞧空间与黑桥同音,笔者看来,带点简单粗暴,但却直接有效,“打个招呼,看过来”。黑桥需要这样的关注,而一个区别于工作室的独立空间使得黑桥更具有这样的可能性。比起宋庄、草场地的纷繁,黑桥更加安静,艺术家居住的区域更清晰,身与周围的村民相分隔,同时促进了艺术家成为了更加亲密的圈子。
在与发起人李振威的简单对话中,笔者得之,嘿瞧空间产生的过程非常“致青春”,几个年轻艺术家在把酒言欢夜晚的一番豪言壮语,便成就了“嘿瞧空间”的构思雏形。宋长志和李振威两人觉得,这件事是个好事应该有人去做。于是他们去与苗圃艺术区的“地主”房东沟通,房东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不功利,就非常爽快地答应给予他们一个近2000平米的两层空间使用。笔者想,这与房东的浪漫主义情结也不乏关系,要知道苗圃艺术区中有一个叫做“海”的湖,有假山,有喷泉,还有一小片树林和林间小路。
在获得了空间支持的前提下,两位发起人以微信、微博、电话、串门告知等生活常态的方式对艺术家进行邀请。在最初的几天里,他们设置的邮箱中几乎一天只能收到一封邮件,不免有些灰心和自我怀疑。而在随后的时间中,他们收到了非常多的邮件及作品,以至于由于场地的限制,很多作品没能得到展示。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作品的征集,在三天的布展下呈现了嘿瞧空间的首秀。
李振威透露,这次展出的全部作品都没有附标签,没有显示创作者的信息,而在布展过程中,对作品的呈现产生了一种碰撞后意外的美感,而其中他还邀请了若干位非艺术家加入创作,并将其作品融合其中,获得了很多惊喜。
关于嘿瞧空间的未来走向,李振威透露,目前很多策展人对嘿瞧空间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很多艺术家也有做项目的想法。但是对于如何延续,仍然需要反复讨论。不过,李振威表示,在嘿瞧空间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很多前辈也给予了很多意见与支持,他对于嘿瞧空间的未来抱有信心。
笔者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头一次去黑桥的经历,那是一个安排了三个采访的忙碌的工作日,约了艺术家在黑桥的工作室。坐车过去自然就迷了路,找黑车师傅带还遇上没有零钱的尴尬,最终还是师傅下车买了个热腾腾的红薯才把这事儿了了。就是在黑桥的苗圃艺术区,艺术家就指着旁边的水域说,看,那叫海。最后大家在工作室里围着火炉搓着手,就愉快地完成了采访。
对于北京的艺术家来说,艺术区的群居方式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像嘿瞧空间这样从艺术区内自发生长并开始寻求表达及自主话语权的艺术空间或项目,愈发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