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2025年2月14日 资讯展览
 
在蛇年新春的喜庆氛围中,X美术馆携手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联合呈现“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由朝阳区图书馆主办, X美术馆联合主办,PILLS建筑事务所王子耕担纲展陈设计,由尤洋担任策展人。
 
象外空间创始人郭宗伟、朝阳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赵亮、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潘竞、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春清、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令、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由左至右)于展览开幕现场
象外空间创始人郭宗伟、朝阳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赵亮、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潘竞、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春清、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令、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由左至右)于展览开幕现场

2025年2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焕新升级开馆仪式暨“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开幕仪式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举办。 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潘竞,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春清,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令,劲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达,象外空间创始人郭宗伟,收藏家、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等嘉宾出席仪式。

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花映春禧”展览现场
“花映春禧”展览现场
 
自二十世纪初叶以降,新春之际赏画与赏花渐成京华市民辞旧迎新之雅尚。本次“花映春禧”展览,是开创朝阳区图书馆、X美术馆进行馆际合作之先河,精选两馆所藏之中国画与油画佳作,以“花卉”为题,展现历代艺术家以妙笔丹青绘就花卉之姿,寄托美好愿景。中国花鸟画之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彩陶之纹样,及汉画像砖中花木鸟兽之图像,至唐代而独立成科,其后名家辈出,笔墨纷呈,或重彩写生,或工写兼备,或边角取景,各展所长。如北宋画院之精研写生,南宋画家之工写并融;元代文人画之风行,“墨花”“墨梅”独领风骚;明清写意大家之强调笔情墨韵,以抒情感、造意境、求审美;近代则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家辈出,大写意之风蔚然成潮。今日之艺术,形式多元,媒介纷呈,既现文脉之传承,又融东西方文化之精髓,更有AI数字技术之融入,开拓创新之图绘。本次展览亦选有中国美术史上之经典数字作品,以供观众参照品味,感受文化之精微,笔墨随时代之变迁。
 
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花映春禧”展览现场
“花映春禧”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PILLS建筑事务所与策展团队一道呈现了富有特色的展览设计。展览的空间结构引用了园林、水榭等中式建筑元素——呼应了20世纪初京华人士新春赏画的环境,并结合透视关系,将朝阳图书馆现有的视觉元素带入展览语境之中,通过框景、漏景、对景等手法,丰富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墙体视觉构成,除画作与门窗以外,运用了富有长寿、繁荣寓意的中国装饰艺术中经典花卉纹样——忍冬纹(金银花)。展厅三侧的榭亭与景窗,亦是观众休息设施。
 
“花映春禧”展览文献阅读区
“花映春禧”展览文献阅读区
 
展览现场设有文献阅读区,此区域以中国绘画史及艺术精神为核心,通过精选经典著作打造一个静谧而富有文化氛围的学习空间。文献阅读区域陈列了《中国历代绘画鉴赏》等与中国绘画与美学相关的重要文献,涵盖了从古代到南宋的艺术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绘画的技法、审美与精神内涵。
 
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本次展览的作品呈现多元之态,观众既能欣赏到X美术馆与朝阳图书馆两馆所珍藏的花卉主题艺术精品,又能借助BOE画屏领略数字艺术和AI创作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开幕正值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完成升级并对外开放之际,两件源自20世纪末的图书管理工具也在展览现场与观众见面。以下将详细介绍参与“花映春禧”展览的部分作品,欢迎您莅临现场参观。
 
张文钦,《被雪覆盖的果树 23-8》,2023,布面油画,260 × 200 cm,X美术馆藏
张文钦,《被雪覆盖的果树 23-8》,2023,布面油画,260 × 200 cm,X美术馆藏

张文钦,1988 年出生于云南大理,2012 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北京。张文钦通过高度凝练的造型语言,将深度主观的情感体验转译为视觉符号,造就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情感共鸣。

《被雪覆盖的果树 23-8》是张文钦《被雪覆盖的果树》系列作品之一。该作品呈现了物象间的深层关联:积雪虽具脆弱之质,却承载了厚度与温情,进而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温度”,使得冰冷的雪传递出丝丝暖意。积雪与成熟的苹果及其繁茂的树木相结合,构建了从视觉意象到感官体验的心理暗示,触发观者对温暖的潜在记忆。其次,积雪压枝的意象隐喻了张文钦个体境遇的诗性表达。他生于云南偏远山地,2012年只身赴京,初临之际,北京冬日的严寒与孤独对其构成了深刻的心理冲击。在这记忆中,雪的降临仿佛成为一种应时的慰藉,缓解了寒冷与疏离感。这种北方的冷峻与家乡的温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则寄托了家乡的情感温度,使冰冷蒙上一层暖意。
 
蔡泽滨,《绽放》,2019,布面丙烯,150 × 100 cm,X美术馆藏
蔡泽滨,《绽放》,2019,布面丙烯,150 × 100 cm,X美术馆藏

蔡泽滨,1988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现生活工作于汕头,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绘画以天马行空的场景为特色,这些灵感常源于他对艺术与文学的深厚理解。他通过重新诠释已有的主题和意象,进一步反思绘画及艺术创作的本质与过程。

《绽放》以花瓶为核心,将画笔与植物形态结合,模糊工具与自然的界限,展现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交织。窗外风景与室内场景的对比强化了现实与虚幻的叠加效果,营造出深层次的心理暗示与诗意联想。蔡泽滨以静物为载体,通过奇异组合和细腻描绘探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本作将平凡物象转化为艺术与生命绽放的隐喻,明亮饱和的色彩与超现实空间赋予画面强烈的情感张力。
 
徐振,《粉红玫瑰(1)》,布面油画,40 × 50 cm,X美术馆藏
徐振,《粉红玫瑰(1)》,布面油画,40 × 50 cm,X美术馆藏
徐振,《粉红玫瑰(2)》,布面油画,40 × 50 cm,X美术馆藏
徐振,《粉红玫瑰(2)》,布面油画,40 × 50 cm,X美术馆藏

徐振,1981年出生于安徽。200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徐振曾于妙有艺术(北京,2023&2022&2020&2019)、西安美术馆(西安,2020)等空间举办个展。重要群展包括逸空间(南京,2024)、X美术馆(北京,2023)、丹丘(北京,2023)、索卡艺术(北京,2023)等。

通过几何化的解构形式,《粉红玫瑰(1)》将自然物象的柔美与理性秩序相结合。画面中的玫瑰以粉色调的冷峻与纯净为基底,棱角分明的形态中透出微妙的情感张力。几何线条与冷色光影共同构筑了一个静谧而抽象的视觉场域,呈现出花朵生命力的凝固瞬间,同时探讨自然形态在时间维度中的永恒性与易逝性。在形式上的高度克制却蕴含着情感的丰富性,借助玫瑰这一象征性意象,引导观者进入一个超越自然的精神维度。
 
靳耀华,《国色天香》,2013,纸本设色,90 × 90 cm,朝阳区图书馆藏
靳耀华,《国色天香》,2013,纸本设色,90 × 90 cm,朝阳区图书馆藏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历来象征着富贵、荣华与美好。作为“花中之王”,牡丹以其华丽的色彩和富贵的形象,常常被赋予象征繁菜和祝福的意义。在靳耀华的作品中,牡丹的每一瓣花朵都充满生动的表现力,饱满的色彩与细腻的笔触相结合,传递出一种富贵典雅的气质。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繁而不乱的布局,浓烈的红色与粉色,展现了牡丹热烈而华美的自然之美,寄托着中华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平川,《清塘荷韵》,纸本设色,70 × 70 cm,朝阳区图书馆藏
平川,《清塘荷韵》,纸本设色,70 × 70 cm,朝阳区图书馆藏
 
荷在传统文化中,荷花被赋予了清净、脱俗的精神内涵,象征着人在纷繁尘世中的坚守与清廉。本作以荷花为题材,表现了夏季荷塘的清凉与宁静,同时寄托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本作中,画家通过清新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池景象,荷花的优雅姿态与周围的绿叶、水波相得益彰。荷花在画中占据了重要的视觉位置,其旁的荷叶运用大笔晕染,为画面增添了一层梦幻般的虚实对比,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水墨技巧。作品通过精巧的构图与温和的色彩运用,传达了夏日荷塘的清凉与宁静,隐喻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净化与升华。
 
 ​卡片式目录柜,约20世纪80年代,88 × 46 × 154 cm,朝阳区图书馆藏
​卡片式目录柜,约20世纪80年代,88 × 46 × 154 cm,朝阳区图书馆藏

两件曾用于图书管理的工具,卡片目录柜、JX-4型图书监测系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它们曾见证图书馆之发展沿革。本次参展的JX-4型图书监测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山东省龙口市无线电厂制造。

在计算机普及之前,卡片目录柜是知识检索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存储信息,还构建了一套精妙的书籍检索系统,为无数读者打开知识探索的大门。卡片目录记录了图书的分类号、书名、作者和出版年代等关键信息。同一本书通常需要制作多种目录卡片,包括书名目录、作者目录、主题目录等,以满足不同的检索需求。这些卡片由馆员手工书写或印制,严格遵循读音、笔画或四角号码等排序规则,帮助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卡片目录不仅承载了知识索引的功能,更展现了图书馆员的专业与匠心,为读者提供了精准而高效的知识服务。
 
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花映春禧”参展AI作品
“花映春禧”参展AI作品
 
本次展览在传统艺术形态的呈现之外,更开创性地引入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作品。通过深度研习中国画历代名家的笔墨精髓与风格谱系,AI创作系统实现了对东方美学范式的数字重构。前沿数字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不仅开辟了艺术生产的新维度,更在哲学层面引发对艺术本体论的重新思考。
 
X馆际合作|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
“花映春禧”展览AI艺术作品与数字作品呈现
“花映春禧”展览AI艺术作品与数字作品呈现

展览采用了BOE画屏数字艺术显示终端呈现AI艺术作品及中国美术史精选数字作品,特此鸣谢其设备赞助支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