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写实到赛博格后人类,欢迎来到周松的“质能”宇宙
2022年4月17日,艺术家周松的个展在嘉德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展览以“质·能(Mass-Energy)”为主题,完整呈现他近十年创作的不同系列绘画作品,包括“红场”、“熵”和全新创作的“膨胀”系列作品。
这是周松自2009年27岁在今日美术馆个展后沉淀十三年的另一个重磅个展,同时也是他与嘉德艺术中心首度合作的个展。这场大型展览透露出艺术家不断超越的艺术实践——他不急于自我定义,永远在探索想象与创作的边界。
“质·能”开幕式现场,发言嘉宾合影,从左至右分别为: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艺术家周松,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质·能(Mass-Energy)”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先生担任策展人,在他看来,欣赏艺术家周松的作品,是一个不断被追问和内省的过程。在开幕式现场,周松介绍道:“在这次展出的三个系列的作品中,‘膨胀’系列最特别。它是我发自内心的表达,作品探讨的主题有些并不在绘画范畴内,它们更具探索性、更多元化。”
艺术家周松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艺术家周松先生现场导览
周松的绘画和雕塑等作品在艺术、科学和哲学的交叉地带探索着生物形态学与机械美学之间的联结,既有后人类主义的意味,又具有深厚的人性。在早年的油画作品中,周松将超写实技法发挥至极致。从《逆时空》到《新创世纪》,再到《质能宇宙》,他通过精准而细腻的视觉表现,利用超写实放大观念的视觉技巧,呈现出具有后人类主义特征的反乌托邦式未来世界。
其中,《逆时空》是他最大尺幅的超写实人像作品,仔细看画面中还有范宽的山水画、气球狗、量子力学、机器等元素,破碎的形式代表着人类过往的文明。鲜红的草莓这一意象也在众多作品中出现,带有攻击性的光泽让人联想到内心深处的欲望。
《逆时空》200x130cm 布面油画 2015
《一颗红心 VI》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21
2017年的作品《新创世纪》从构思到完成耗时三年。在貌似“冰冷”的机器和行星天体的构造背后实则隐含着一个宏大的哲学议题:作为人类,我们是如何理解自身和世界的?思维、大脑和人类机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经典的思考是周松创作的重点,观众也从画中有所反思。
《新创世纪》510×250cm 布面油画 2017
继机械美学之后,周松的绘画风格转向以失衡、超现实为特点的《膨胀》系列。这个系列延续了周松对当代社会技术“反托邦主义”的探索兴趣。《膨胀》强调了日常生活的荒诞。在这里,一种世事洞明的幽默感贯注于有机体所构成的城市社群之中。
在失衡的构图、空荡的背景中,随处可见的是非现实的男女、动物和植物。虽然周松的所有作品都表现出对于构图、体积和纹理等理性表达的痴迷,但他的创作过程却被同样丰盈的感性和随意性包裹。
周松在《永恒的神话》、《不朽的躯体》、《宇宙·精神·方程》三幅画中用到了许多意象来象征停滞、危机和乐观,借以传递变形与新生的希望。而《不朽的躯体》是他自认为最令人感到悲哀的一幅,象征宗教的荆棘、孕育生命的男女、蝴蝶和植物都在传达挣扎与磨难。
“质·能(Mass-Energy)”展览现场
《不朽的躯体》200×120cm 布面油画 2021
在《宇宙·精神·方程》中,鲨鱼张开了大嘴,里面是一个圆鼓鼓的人,鲨鱼似乎把他整个吞进去了。不知从哪伸出的商人的双臂,将鲨鱼以及东方的“竹叶”围在里面。这些设计暗示了人类和大自然作为相互联系的存在。
《宇宙·精神·方程》198×124cm 布面油画 2021
无论是当代应用科学的潜在后果,抑或是宇宙不断膨胀对人类欲望和命运的无形影响,周松的绘画都在矛盾和开放的状态中焕发着生命力。从对自我的探索《红场》,到宇宙的存在《熵》,再到对我们在现实世界生存状况的反思《膨胀》。这些系列创作有着全面的人类学意义。
“质·能(Mass-Energy)”展览现场
此次在嘉德艺术中心的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在北京的展览结束后,将于2023年4月22日至2023年6月11日在德国哈根国立奥斯特豪斯美术馆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