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马六明与马六明
“芬·马六明”肯定会影响马六明的一生。
“芬·马六明”实现了马六明年轻时的梦想,也实现了观众对他的认知。在外人看来,“芬·马六明”既是笼罩在马六明身上的一道荣光,亦是他要加倍努力去冲破的一道藩篱。
“我已经用了十年,我要节制,不要去挥霍它。如果我那时候死了,或许大家会评价我是个天才行为艺术家。但我有我的一生要过,我更大的理想其实是画画,它更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我对绘画抱有歉疚感。”在面对自己在学古斋画廊首尔空间的回顾展时,马六明感叹道。
学古斋画廊位于首尔的核心区域三清洞,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十年前,他是“芬·马六明”;十年后,他重回马六明。
作为中国最早用身体从事行为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六明首次回顾展于9月2日在学古斋首尔空间拉开帷幕,这也是他签约学古斋之后的第一次亮相。去年6月在白盒子艺术馆的个展策展人段君,赵能智、郭伟、郭晋组成的亲友团也亲自到场助阵。对于许多韩国观众而言,马六明并不是一张陌生的面孔。2000年的光州双年展,以及2006年阿特塞地个展的两次亮相就已为他积攒了人气。所以此次个展一开,销售也立刻迎来开门红。
去年马六明在白盒子艺术馆个展“十分之一秒”策展人段君(左)也来到现场,图为他与马六明的合影。
上世纪90年代初,马六明就相继凭借《与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对话》、《芬·马六明》等系列行为作品名声大噪,后者以男女错位的性别转换形象而广为人知,迅速成为马六明的符号化标识,并受到众多国际性展览的邀请。2003年,马六明将创作重点转向了绘画。他从十年前行为表演的影像片段里重获了独特的瞬间,通过重构行为表演里的十分之一秒,思考那些早已变化了的行为主体的本质,也通过绘画和雕塑这些新媒介发展了他行为表演中“芬·马六明”的形象。过去与现在,男性与女性,婴儿与成人——他将这些相矛盾的事物巧妙地并置于自己的作品中。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他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至今的作品,范围涵盖早期影像、照片和近期的新画作、雕塑等42件作品。本次个展将持续至10月5日。
展览集中了许多马六明早期记录行为的摄影作品。
展览现场播放的马六明早期的行为录像。
东村艺术家《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3。
《Fish Child》1996年行为表演于北京。
《芬·马六明I》,1993。
《芬·马六明的午餐II》1994。
《芬·马六明在里斯本》2001。
《芬·马六明在长城行走》1998。
《与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对话》1993。
《与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对话-1》 1993。
展览现场播放了2001年马六明在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实施的行为录像。
芬·马六明在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1,土耳其。
“婴儿”是马六明绘画作品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婴儿1》 78x 54x47cm 玻璃钢 2005。
《婴儿No.2》 150x180cm 布面油画 1998。
《婴儿No.9》 178x150cm 布面油画 1998。
No.33, 2008, Oil on canvas, 250x200cm。
马六明的绘画作品是从十年前行为表演的影像片段里重获的独特瞬间展开的。
“漏画法”是马六明近年来探索技法及绘画语言的结果。
学古斋展览现场。
《No.3》 200x150cm 综合材料 2013-2014。
《No.11》 200x150cm 综合材料 2012。
马六明1991年的毕业创作《484个充实的和一个虚无的》。
马六明1993年的绘画作品《芬·马六明 No.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