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黎在TONG画廊,以盒中“黎界”刻画微观世界
6月21日,张小黎在Tong Gallery的首次个展“黎界 LI GALAXY”开幕,展览由周彤策划,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两年的最新作品。
张小黎1989年生于中国贵州,2008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2010年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201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Tong Gallery画廊主孙彤坦言,她最初是在一个香港策展人的项目里看到了张小黎的作品,并被其打动。为了合作这次展览,她特地等了两年。



张小黎“黎界 LI GALAXY”展览现场
如果要用当代水墨的分类来给张小黎的作品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一定是细腻的新工笔。如同在盒子里构筑了无数个世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的求学经历:住过香港狭小的宿舍居所,后来搬到顺义农村的小院空间。她大学本科从生物学跳到艺术,拿下两个学位,拥有许多国内艺术家没有的理科学习经历和逻辑。在策展人周彤看来,张小黎作品的构图中,两个无厘头而没有交集的情景,被合理安然地落在一个画面上——大画小世界里有十几个各不相同但彼此和谐稳定的景象,没有任何矛盾突兀,她就像一个绣花天才把各种针法随意运用,丝毫不影响主体的内容。

《小世界》 230 x75cm 绢本 2019

《华容道》 130x220cm 绢本 2020

《虫》 42x68 cm 绢本设色 2020

《Confined Spring》 55x55cm 绢本 2020

《小火山》 26×32cm 绢本2019

《俯》 48×80cm 绢本 2018

《仰》 48×80cm 绢本 2018
张小黎的作品中,既包含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又有对现代信息和科技时代的反思。不同的世界和景象在她的笔下碰撞,在一个个“盒子”中组成了山水奇观。盒子创造了一个空间,也创造了边界和限制,这就是展览主题的“黎界”。界内的事物与外界封闭隔离,被精心收藏,小心呵护。
在张小黎看来,“当今尤其是城市人,缺乏‘造化自然’的视觉经验浸润,所绘山水的实景依附越发微弱,藉由山水形态而求万物之道也难以适用。对于我而言,山水语言为这个时代所用,更多在于它虚境的部分,‘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绘制基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图景’。”

《Relics II》 25×30cm 绢本 2019

《Relics I 》 20×20cm 绢本 2019

《怀古》 55×55cm 绢本 2019

徐累(左一)、张小黎(左二)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