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新潮30年 四位老将齐聚凤凰艺都
展览中的文献空间
展览中的文献空间
85美术运动30年之际,孟禄丁、苏新平、顾黎明、沈勤带来四人联展“我 1985-2015”。展览由文献、当下和历史三个部分组成,四位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的新作,同时也呈现了各自早期的作品。主办方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巡展的方式将这些个案强化为历史的切片,从另外的角度“思考85新潮”,也是对它的补充、回顾和纪念。
孟禄丁《元素》综合材料 85×85cm×4 2015
沈勤《水田(1)》水墨设色纸本 51×64cm 2014
此次展览计划以巡展的方式进行,在不同的场馆提出不同的问题,也以此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此次凤凰艺都的展览作为这个项目的预热展,将引领接下来六月份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九月广州红砖厂美术馆和十一月北京太庙美术馆完成整个巡展计划。
沈勤《山水》142×73cm 2014
沈勤的作品出现在“后89:中国新艺术展”上,超现实的意味和85美术运动中大多数反传统的艺术家不同,他的作品在当时看来不激进也不前卫。但不能否认的是,在85美术运动的浪潮中,沈勤基于自己对水墨和艺术的理解做出了真实的反应。这些作品在“新水墨”异军突起的今天也不失先进性。
顾黎明《武神》纸板上胶、色粉笔、蜡纸 71.5×48.5cm 2002
顾黎明《母子夺魁-紫色版》布面油彩 162×114cm 2011
苏新平《无题1号》纸本色粉 330×320cm 2015
1989年,苏新平就在《美术》杂志上撰文《母题与空间》,与沈勤相比,他的作品更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生命状态,尹吉男曾评价他说“苏新平作品中最舒服的状态就是生命的静态”,而这种静态正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而高名潞也曾对苏新平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感到意外,与其说这些是他的梦境,不如说是现实如梦。
而孟禄丁被人熟知的则是他的作品《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这件作品一直被中国美术史的学者分拿出来分析和印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自己则在1988年的《中国美术报上》撰文谈论当代文化全面到来之时,绘画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文章最后,他说“意义正式衰落——对一个真实存在的衰落的直接体验和直白体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之后作品中的形象开始越来越模糊,直到变为拼接的综合材料,或者2009年创作的爆炸之物的《元速 凹凸》。
顾黎明好像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家,早在1989年,他就在《中国美术报》上发表了《今日抽象艺术》的文章。他说“今日抽象艺术,已不再将极端主观的自我表达做为唯一的精神表现,而是更多地将真实地现实观照纳入作品之中。”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经历过85的艺术家的责任和激情,他们没日没夜地讨论着艺术的出路和人的出路。在作品上,顾黎明的创作从完全没有形象,到开始有了形象,这其中的变化是时间的变化,人的变化。
沈勤《原形系列》综合材料 45×42cm 1988
苏新平《网中之羊之一》、《网中之羊之二》石版画 58×43cm 1992
顾黎明《汉,马王堆No.2》布面油彩 95×80cm 1991
孟禄丁《综合材料》140×120cm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