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会有何种层次? 韩国艺术家吴世烈“记忆的层次”在学古斋上海开幕
8月27日学古斋上海举办韩国艺术家吴世烈(Oh Se-Yeol)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记忆的层次”。记忆的层次”展出吴世烈从80年代至今各时期的代表作十余幅作品,并向观众展示他记忆中的不同层次。
艺术家吴世烈
展览展出吴世烈从80年代至今各时期的代表作十余幅作品
吴世烈1945年出生于韩国,197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他曾于巴黎、伦敦、首尔、台北、布鲁塞尔等地举办个展,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大田市立美术馆、三星美术馆,以及弗雷迪克•威斯曼收藏均收藏有他的作品。
观众在吴世烈作品前
现场尺幅最大的作品 《无题》 190cmx130cmx3幅 综合材料 2014
吴世烈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让人感觉简单明快。去到展览现场之前,就看到了他这次展览作品的相关图片,单色的背景给人很深的印象,到了现场看到原作之后,感触更深。他的作品大都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技法,这种技法会将颜料的油脂榨干,这样的画出来的背景给人一种的凝固感,肌理效果更加的明显,而色彩也显得更干燥。作品里面出现的数字更人一种率真的感觉,再加上一些现成品的小勺,纽扣,让人觉得作品会有一些妙手偶得的美感。
单色的背景基调是吴世烈作品最大的特征
左侧《无题》65x45cm 综合材料 2015
《无题》作品特写
艺术评论家、SAN美术馆馆长吴光洙认为,吴世烈的作品在我们面前小心翼翼地展开了记忆中那些被忽略的片段。它们是有可能属于任何人的繁复记忆,在虚与实之间循环往复着,常令我们忘记了它们本来的样子,就像高忠焕(Go Chung-hwan)所说的“赋予生命以意义”。这记忆的炼金术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记忆存在于均匀的层次之间,如同一排排秧苗在时间的长河中生长积累。正如地表之下的涓涓细流,我们记忆的源泉发于脑海中无形的深处,并从那里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
《无题》120x71cm 综合材料 2002-2016
作品上放置了很多诸如勺子、纽扣等现成品
《无题》67x49cm 综合材料 2016
吴世烈说:"我的作品画面的背景,或者是画面中的一些图案,都是用油画刮刀而不是画笔绘制的,并且会反复多次;数字、杂乱的线条是在此基础上用美工刀片刻画出来的,所以首先在视觉上,它就具有'层次感'。 而说到'记忆'这个词语,其实它更多地是偏向于童心,或者说童年时代的记忆。我本人也是从美术院校毕业,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但是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似乎现在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多地关注技艺而非个人情感或是信念的表达。我们能从作品里看到娴熟的用笔,整个作品是精致而完美的,但却仅此而已。所以我希望令作品呈现出一种是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感觉。我的作品会包含一些我的童年记忆在里面。"
在吴光洙的文章中还提到:吴世烈作品中物质的饱和度唤起了一种与韩国当代艺术中抵制西方油画传统相关的情感。油脂感从油画饱满的质感中被抽离,保留画面纤薄而柔软的观感,仿佛作品经过年深岁久被存留下来一般。这种特点在一些最早接触西方油画传统的韩国艺术家作品中是一种常见的独特探索,但逐渐演化成了他们自身情感的表达。东亚各地区虽对于西方油画传统有着不同的借鉴和诠释,但只有韩国有了一种基于对西方传统抵制而发展出来的技法。这种技法习见于任何题材的绘画中。也就是说,这与绘画是否有特殊的主题,或是单纯的抽象并无关联。因此,吴世烈的作品与具象画艺术家朴寿根(Park Soo-keun)以及一些知名艺术家的单色画在关于抵制西方油画传统的观念上有其相似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仅吴世烈的作品因涉及大多数韩国人的美学观念而无与伦比,他本人也是一位无法单纯地被归类于现实主义或抽象主义的艺术家。 简言之,吴世烈作品中所呈现的特点包含了近乎单色渲染的背景及其表面覆盖的繁复符号,以及抵制西方油画传统的观念。这些元素是理解其艺术方法的捷径,但也为独特的韩国美学观念的形成铺平了道路。虽然他不拘泥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仍然诚挚地希望他能够为融入一个与韩国人民思想共享的群体而自豪。
《无题》 61x73cm 综合材料 2016
《无题》100x100cm 综合材料 2015
《无题》112x163cm 综合材料 2013
展览将于10月23日结束。
吴世烈的作品特点是将油画颜料中的油脂分离出来
单色突出作品的平面性
Hi艺术=Hi 吴世烈=吴
Hi:你的展览题目命名为“记忆的层次”,为什么会用这样的题目,对你而言记忆有什么样的层次?
吴:我的作品画面的背景,或者是画面中的一些图案,都是用油画刮刀而不是画笔绘制的,并且会反复多次;数字、杂乱的线条是在此基础上用美工刀片刻画出来的,所以首先在视觉上,它就具有“层次感”。 而说到“记忆”这个词语,其实它更多地是偏向于童心,或者说童年时代的记忆。我本人也是从美术院校毕业,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但是从一开始我就觉得,似乎现在的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多地关注技艺而非个人情感或是信念的表达。我们能从作品里看到娴熟的用笔,整个作品是精致而完美的,但却仅此而已。所以我希望令作品呈现出一种是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感觉。我的作品会包含一些我的童年记忆在里面。
Hi:你是如何理解记忆这个主题?个人的记忆和社会的记忆如何关联?
吴:我想通过作品实现的,是每一个观看者在看了我的作品之后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唤起属于他自己的记忆。这种记忆必定是混杂叠加的,具有层次。而这也是我所有的作品都没有名字《无题》的原因,我不想用一个作品名称去限制和框死观看者的想法。 但是我的作品只与个人记忆、与“童心”有关,和社会、社会记忆没有关系。
Hi:在你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了何种的隐喻?
吴:我在创作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去进行构图,想今天要在这里画些什么,在那里画些什么,全都凭借、根据当时的感觉来。所以其实会往画面中放置纽扣、勺子,更多的时候是我手边刚好有这些东西,而它们与画面配合,也刚好能够表现出我所希望传达的“童心”。这些东西的位置也并非刻意设置,只是觉得在这个位置,刚好能使得画面达到一种平衡与稳定。 很多作品会出现数字、或者一些线条,并没有任何的隐喻。之所以会使用数字,是因为对于全世界的小朋友来说数字都是他们最早学习的东西,是可以代表童年的一种符号。因为我想描绘的是童心,所以数字就成为了我的画面元素。并且我可以把数字刻画成不工整的、孩童书写的非完美状态。
Hi:为什么你的作品通常会被单色主导,呈现出一种简单和明快,这是你想传达给观众的吗,还是相反?
吴: 其实我的作品里没有一个色彩是纯粹的单色,都是由几种颜色综合而成的。之前也说过我会用刮刀反复进行涂抹和叠加,所以其实都是多种颜色的混合。我认为每个观众在我的作品前都会有不同的想法,简单和明快代表的是童真与童心,或许画面会传达出我的心情和感受,但我也并不想强加于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