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十周年巨献 徐冰个展亮相中间美术馆

空间一楼,徐冰在这以试验稿的形式再现了他在2011年为大英博物馆制作的《背后的故事》。

这是上图作品的背面,粗糙的材料暴露无遗。
2014年5月24日,徐冰个展“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研究展在中间美术馆开幕。道听途说,美术馆与徐冰早在去年便开始洽谈展览的事宜,展期迟迟未定,是资金上的阻碍,还是首次合作易生冲突,引发外界种种猜测。中间美术馆馆长袁佐表示,举棋不定不因任何事情,只为令艺术家的作品得到完美呈现。
展期未能及时敲定并没有外界想的这么夸张,一毫米的差距是罪魁祸首。其实展览早在去年11月的时候就已基本完工,可是最为重要的,这次《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为了作品的完美呈现,在技术上有很多改进。比如承载作品的主体改为双层夹胶玻璃,并在玻璃上裱褙古法宣纸,因为玻璃生产难度很大,在衔接的过程中产生了2毫米的缝隙,使得展览无法如期举办。为此,徐冰专门从台湾定制了一批玻璃,将误差减小到一毫米。此外,作品采用的植物材料全部经过防腐处理。虽然有所耽搁,但是能看到作品最佳的状态,又有何不可。
与中间美术馆合作是因为它能提供两千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容纳徐冰这件近乎30米的作品。除了物理因素作用,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这里远离繁华的艺术区。不似798或草场地,这里是学院聚集的场所。徐冰希望借助展览,使艺术走进校园。为此展览专门利用一层空间,与前来看展的观众进行《背后的故事》的创作互动。这一系列的作品虽已制作过16件,但却因作品的材质、展示的场地和巨大的尺寸,而令它们无法得到永久保存。这是第一次解决了作品长期保存的问题,为此,徐冰将展期定为半年,以便更多的观众可以欣赏得到。这也是其它美术馆无法提供的一个条件。

图文并茂,《背后的故事》创作脉络得到梳理。

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梳理、互动和观赏。在一楼,墙面上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详细讲解了徐冰《背后的故事》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梳理了其创作的脉络。即便是那些不认识徐冰、不了解艺术的观众,阅读一遍,便会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而不至于之间观看作品的时候一头雾水。徐冰早在2004年便开始《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创作,至今,至今,已为中外艺术机构独家定制了16件《背后的故事》,这里的文献所展示的是其中12件作品的渊源。故事的蓝本都是徐冰根据美术馆馆藏的、或早已丢失和遭受毁坏的中国古代水墨作品创作的。掐指算算,已有十年,为何一直延续这一创作脉络,徐冰说道,因为每一次的创作都会激发新的可能,并逐步改善表现的手法与展示的效果。而这次展出的《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则是200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制作的《富春山居图》的延续。

二楼的互动区域,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图案与材料一一对应,十分直观。

二楼互动区域,通过正反对比,展示了材料转化的方式。

二楼互动区域,延时摄影再现了《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过程。
二楼是起着教育作用的互动展示空间。徐冰介绍,我们学习油画有油画课程、国画有国画课程,学习《背后的故事》则需上一堂手工课。中间美术馆的志愿者会在这等候观众,手把手地传授徐冰创作的独门秘籍。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学术意义,中间美术馆也关注展览的教育意义。通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美术馆逐渐有了一批忠实的小粉丝。开幕当天,美术馆也邀请了他们,在这个进行了一场亲子互动。除此之外,观众还可在这通过观看延时摄影构成的录像,快速了解《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的成长之路。

长度接近30米的作品由六个灯箱组成,据说每个重达1吨。

作品的背部
最后一层,不用多说,便是《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所在的空间。久仰大名,终于见到真身。空间如此空旷似乎回响着讲古者的余音。面对玻璃,近处的树林、中间的山峦、远处的浮云得以显现;转向背面,枯枝麻丝、塑料口袋、鱼丝铁线暴露无疑。徐冰回忆,当他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背后的故事》时,有人对他说,这是光的绘画。通过观察光与物的关系,把控它们之间的距离,为艺术圈提供了一种新的造型描绘的方法。他说,此次展览显示了《背后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在技法和效果上的一个进展。故事还将继续着。
在六个月的展期内,徐冰将走进校园,举办《背后的故事》系列讲座。去年十一月在中间美术馆举办的,有关此次展览的讨论会,也将在今年年底出版成册。此外Discovery频道拍摄的徐冰纪录片将会举办导演座谈会及放映活动,本辑纪录片主题为《Chineseness》(华人艺术纪),带领观众回顾徐冰近30年的艺术创作,让观众看到在华人经济崛起的国际局势下的艺术领域的成就。

作品局部

上图的背面

作品局部

上图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