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艺术家在C空间探讨“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不偏不倚,温和中性,灰色区域,似乎表征着某种中庸态度或者观念生成前的具体时空。5月16日下午C空间集结六位年轻艺术家共同探讨“中间地带”。展览由策展人陈秀炜策划,参展艺术家为贾小丁、李政德、李维伊、谌(shen一声)利、王欣、杨圆圆,作品包括影像、装置、摄影、录像等。
展览现场
贾小丁现就职于奥美广告公司,其作品涉及装置、影像、绘画及行为,他曾于2013年在泰康空间举办个展“无端”,本次C空间的项目他带来三件2015年作品名为《虚空间隙》,作品依托具有一定厚度的透明亚克力板,无论是汽车车身及内饰的标志性元素运用,抑或直接挪用现成品多芬香皂构成画面,其创作与商业、大众消费密切相关,同时作品中传达出一种冷漠与诙谐,不失轻松。
贾小丁作品《虚空间隙》(左)
贾小丁作品《虚空间隙》,以钢铁固定在墙面的装置作品,这一件画面上的书法为《心经》,汽车元素,另一件的画面是多芬香皂的借用
《东园南园》是李政德创作于2011-2014年的三件摄影作品,他自学摄影,作品不经后期处理,取景抓拍式取景,这组作品是他在深圳福田市中心拍摄,记录人们当下生活的真实日常。
李政德《东园南园》
《东园南园》
《东园南园》
《东园南园》
李维伊2015年作品《东方巨人》,艺术家在其创建的“大坏画廊”上公开应征参与者在该网站上提交的有关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兴建的毛泽东的图像及文字,以影像的方式借助广大公众的视角来诠释“东方巨人”这一主题。
李维伊作品《东方巨人》
《东方巨人》局部
《东方巨人》局部
谌利的装置《流》是展览现场最具迷惑性的一件作品,类似会议现场或接待处的“易拉宝”,桶装水的图像及一处假山流水的图像暴露了主题,更加混淆视听的是“嘉宾签到台”上整齐摆放个的小瓶矿泉水及三台转动的产品“宣传台”,细看发现是关于水的文字和图片,他将观众变身参与者,同时也是旁观者,这种模糊的拿捏是我理解的最有趣的“中间地带”。
谌利作品《流》
类似商品展示的“易拉宝”
转动的展台
同样给人印象深的还有杨圆圆2014年的摄影作品《几近抵达,几近具体,重庆》,一本整理于50年前的旧相册,建筑及其下方标注的相应街道名称,成为她到往重庆的必备地图,也基于此她产生灵感,重新拍摄这些地点,时间变迁、物是人非,她将两个时代的图像并置进行讨论,生成对重庆这座城市的一种全新解读,颇具文学性意味。
杨圆圆作品《几近抵达,几近具体,重庆》
《几近抵达,几近具体,重庆》局部
《几近抵达,几近具体,重庆》局部的历史照片
王欣是艺术家,也是一名催眠师,2015年新作《在三分零三秒的时候我看见了一直黑色渡鸦飞过…》是为一条黑色的铁链相连接的两个独立视频录像,画面中的物象及人物处于飘忽游离状态,没有声音,全凭观众想象另一种空间。这令我想起近期她在上海芥菜籽空间进行的一个催眠项目,关于死亡的体验,据说被她催眠后的记忆会很难忘,虽然上一次没有勇气去假装体验一次“死亡”,我对现实与虚幻的中间状态充满好奇。
王欣作品《在三分零三秒的时候我看见了一直黑色渡鸦飞过…》
对于中间地带的解读,策展人陈秀炜认为“中间地带”并非意指某种妥协,而是一代艺术家对时代变迁的理解造就的共同基础,作为一种情怀,它是艺术创作的灵感。在策展人身份之外,陈秀炜也是一位艺术家,近期由夏彦国策划的“活的”展览项目采取每日一位艺术家个展的形式出现,陈秀炜的项目“顶盖”于5月7日在智先画廊呈现。
该展览将持续到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