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山水 没有万岁
如果不了解姚瑞中,当看到正在耿画廊展出的“金绿山水”,可能会在心中大骂烂俗,这不就是在传统水墨图式外形下加入了一些当代的元素吗?加上金箔的晃眼,你可能会想台湾到底怎么了,想钱想疯了吗?
笔者有幸今年5月在台北耿画廊仔细完整的浏览了姚瑞中的“万岁山水”,在台北“高新区”耿画廊的地下一层,姚瑞中关于“万岁”的影像作品追溯着关于集权政治的共同记忆。同期在台北MOCA展出的“台新奖”中,姚瑞中和他的失落社会档案室共同创作的作品《海市蜃楼—台湾闲置公共设施摄影计划》也在其列。在北京展览的开幕上,耿画廊也专门陈列了记录姚瑞中关于“蚊子馆”调查的出版物。在台湾,人们把闲置的公共设施比喻为“蚊子馆”,用来讽刺台湾当局花了很多钱来养蚊子。姚瑞中通过发动大学生回故乡进行拍摄调查台湾的公共烂尾楼的行动已经使台湾当局难堪,有些官员因此曝光而入狱。而正是废墟的调查,也使得艺术家在台北落下了“废墟王子”的外号。
对社会政治的关注是艺术家作品中一直以来传达的信息,姚瑞中最早在摄影作品中贴金箔就是为了讽刺九十年代台湾当局的腐败。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尖锐和不安分,使得艺术家只能在替代空间中展出自己的作品,“原来耿姐看到我去画廊都是要躲的”,姚瑞中在开幕现场开玩笑说。直到5年前姚瑞中决定沉下来,正好格兰菲迪驻地计划的邀请使得艺术家得以放下借钱策划展览、办展览的操心,姚瑞中也从那个时期开始拿起了画笔,临摹他所钟爱的晚明变形派画家吴彬的作品。
驻地计划结束后,姚瑞中回到台湾,结婚并生了孩子,为了陪在孩子身边,艺术家暂缓了自己在影像装置作品上的创作,更加执着的在纸上画画。这三年,姚瑞中几乎足不出户,但骨子里的反叛劲儿在纸上作品中仍在继续。艺术家编年史般的用圆珠笔临摹了晚明以来直到石涛的山水画作品(除了艺术家不喜欢的董其昌)。不用软笔,不用宣纸,没有皴法,没有留白、贴金箔……这些完全反传统,反文人的方法“山寨”(姚瑞中语)出了奇特的社会现实。仔细看你会发现作品中的暗喻,只是在当下社会语境下显得不合时宜。
“以后孩子大了还会坚持画画吗?”我问,姚瑞中却说自己已经写好了八部片子的剧本(其中有一部已经拍摄完成),所以看起来画画只是这位43岁的艺术家的“副业”。之所以是“万岁”+“山水”也说明了“万岁”这一部分在艺术家心中的地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部分未能展出,也成了本次展览的一点遗憾。但就销售情况来说却是相当了得,耿画廊提供的图录上,五分之四的作品已被贴上红点。而价格用艺术家的话来是“三线艺术家的价格”,五五分成之后,艺术家拿到手的可真不太多。而之前蚊子馆的两本出版物已花去了艺术家卖画得到的100万新台币,姚瑞中说未来他还想做一个艺术基金来赞助更多的替代空间做实验性的展览,看来沉下来的姚瑞中冲劲依然不减。
对社会政治的关注是艺术家作品中一直以来传达的信息,姚瑞中最早在摄影作品中贴金箔就是为了讽刺九十年代台湾当局的腐败。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尖锐和不安分,使得艺术家只能在替代空间中展出自己的作品,“原来耿姐看到我去画廊都是要躲的”,姚瑞中在开幕现场开玩笑说。直到5年前姚瑞中决定沉下来,正好格兰菲迪驻地计划的邀请使得艺术家得以放下借钱策划展览、办展览的操心,姚瑞中也从那个时期开始拿起了画笔,临摹他所钟爱的晚明变形派画家吴彬的作品。
驻地计划结束后,姚瑞中回到台湾,结婚并生了孩子,为了陪在孩子身边,艺术家暂缓了自己在影像装置作品上的创作,更加执着的在纸上画画。这三年,姚瑞中几乎足不出户,但骨子里的反叛劲儿在纸上作品中仍在继续。艺术家编年史般的用圆珠笔临摹了晚明以来直到石涛的山水画作品(除了艺术家不喜欢的董其昌)。不用软笔,不用宣纸,没有皴法,没有留白、贴金箔……这些完全反传统,反文人的方法“山寨”(姚瑞中语)出了奇特的社会现实。仔细看你会发现作品中的暗喻,只是在当下社会语境下显得不合时宜。
“以后孩子大了还会坚持画画吗?”我问,姚瑞中却说自己已经写好了八部片子的剧本(其中有一部已经拍摄完成),所以看起来画画只是这位43岁的艺术家的“副业”。之所以是“万岁”+“山水”也说明了“万岁”这一部分在艺术家心中的地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部分未能展出,也成了本次展览的一点遗憾。但就销售情况来说却是相当了得,耿画廊提供的图录上,五分之四的作品已被贴上红点。而价格用艺术家的话来是“三线艺术家的价格”,五五分成之后,艺术家拿到手的可真不太多。而之前蚊子馆的两本出版物已花去了艺术家卖画得到的100万新台币,姚瑞中说未来他还想做一个艺术基金来赞助更多的替代空间做实验性的展览,看来沉下来的姚瑞中冲劲依然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