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余件作品!“80后”艺术家徐跋骋在上海民生演绎魔幻现实荒诞剧
墙上挂着的极具魔幻现实色彩的大尺幅油画只是他作品的局部,他还向我们展示了多段影像和遍布工作室各个角落的装置。就在我感叹于他的“产量”之大时,偶然瞥到了桌上徐跋骋自制的日历,过去的日期上都打了叉,清晰提示出展览开幕式之前还剩下的日子。
徐跋骋说自己常常在晚上画画,“晚上画画,会感觉这个世界就自己活着,就如清晨破晓的那一瞬,从窗外看着这个城市像个墓地,一座座高楼在逆光中仿佛墓碑。”
作品充满无数细节和情节,既给出线索又无法完全解惑,你不知道这里是现在还是未来,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世界能量工厂”或许可以理解为一个物的进化演变史,就像艺术家曾说过的那样:当下或许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传记类型,不是人的传记也不是观念史的传记,而是物的传记——“世界能量工厂”将会是反思物的诞生和终结的传记。
不仅绘画尺幅巨大,徐跋骋在上海民生美术馆个展“永生之象”也是一个体量惊人的大展:从中国美院附中时期的素描小稿到近年来的影像和油画,共展出了700余件作品,是对艺术家过往20余年创作生涯的一次回顾和梳理。整个展览共分为7个章节:“生存与命运”“世界能量工厂”“没有天空的城堡”“永生之象”“永生之岛”“没有天空的梦”,章节之间相互勾连,构成一出大型的魔幻现实剧。
走入上海民生美术馆2000余平米的展厅,首先引起人注意的是展厅里一股轻微的机油味,循着气味往里走,会看到一个巨大的黑色机油池上矗立着一座座不同颜色的童话风格的楼房,压抑、暗黑与多彩、精美共存,仿佛是一种后工业化时代的浪漫想象。作品名为《没有天空的城堡》,其中木质结构的房子全部由徐跋骋手工制成,从小就喜欢做木工活的他把做装置当成了他长周期绘画创作中的调节剂,他的工作室也被各种各样的木屋占领了。
与展览主题同名的影像《永生之象》由39个短片组成,艺术家将其拆分后嵌入展览的各个节点中,影片表现了在不同空间、不同人物之间发生的荒诞情节,大量隐喻性的手法或许会让观者感到些许迷茫,但这也恰是作品的荒诞性之所在,难以理解、不合逻辑的部分何尝不是在生活之外,想象力赋予艺术家的权利?
《生存与命运》以奇特的想象给真实的物象以迷幻现实的转化,穿泳衣的女子变成了老虎机,男人变成了甲壳虫,手臂变成了铠甲……一切都带有形而上的神秘色彩,再现了赌场中“地狱般”的场景。
《永生之岛》的油画创作于2020年,表现了徐跋骋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在全球都被疫情所覆盖的语境下,正如画面中英文叙述的“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那样,没有哪个国家或个人能够置身事外,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如同一座岛屿,他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社会的基本架构。
我问徐跋骋为何对繁复的大尺幅绘画若如此痴迷,他回答说:因为自己喜欢“造景”。但如果像拍电影那般用道具造景,成本太高,在画布上则可以放任自己的想象力恣意驰骋,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在这里,徐跋骋享受着国王般统领全局的快感。
多年的油画专业训练让徐跋骋对绘画有更深一层的体悟和认知,除了“大画”以外,展览中那些小尺幅作品也相当令人回味。无论是一个买菜的女士背影、还是坐在椅子上无所适从的眼神空洞的男子,抑或是失重般坠跌的女孩……无一不透露出现代人的孤独和绝望。这种孤单和绝望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经由艺术家自己反复咀嚼后才呈现于画布之上——“我有时候觉得画画需要一种真正的孤单,一种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它让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
展览持续至2021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