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Hold住 全球化趋势下的艺术家资源争夺战

作者:编译 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2年10月11日 资讯事件
赶弗里兹艺博会预展日,艺术界又在摄政公园来一次大聚会。不同于多数针对艺博会时髦赶场和佳作亮相的报道,《艺术报》的两名记者就艺博会和当下艺术界透露的新趋势做了一份调查性报道。全球化趋势下,画廊大鳄的扩张领域延伸至世界各地,艺术家和画廊的代理关系又将如何调整?
资料来源:www.theartnewspaper.com

艺术家资源区域代理优势被打破
随着市场的扩张,关于艺术家的代理法则也一再地被改写。当经销商们在国外有了更多的空间开放时,一时艺术家们面临着新的抉择,得重新考虑该和谁合作,在哪里展示。好比说安塞姆·基弗,他得同时为高古轩和Thaddaeus Ropac 创作新作品,而缘由是这两家画廊都将于下周有新空间开放。纽约画廊主Michael Werner在上月于梅莱尔大街开放了新空间,首展Peter Doig,而在此之前,这位艺术家伦敦地区的经销商仅 Victoria Miro 这一家。接下来即将发生的是,像香港这样的新兴区域很快会上演一场艺术家资源如何被多数的西方经销商瓜分的争夺战。
通常来讲,艺术家的一级市场是由不同区域的经销商们共享的,它们各据一方并相互尊重。心知肚明的规则是,美国的经销商们不会去蚕食欧洲地域同类代理的经销商们的市场份额,反之亦然。但“艺术界正在改变,看起来似乎什么都可能发生,所谓的‘独家代理’似乎已经不存在了,”画廊主Victoria Miro 说道,她还指出“现在Peter Doig只和Michael Werner合作”。这么看来,或许她是明智的。“你只要为艺术家做好你能做的就是了,不要太死板。或许这是件好事,只要大家都是出于为艺术家的事业考虑就好。”
在此之前,“当地画廊就展当地的艺术家,但现在这么运作可不奏效了,已经变得更国际化了。”Pilar Corrias说道,“画廊们合作的艺术家已经不再限于某一个国家。”而收藏家们对本土画廊的依赖性也在减弱,艺博会的遍地开花的局面就显示着买家们能够在好几家画廊买到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
画廊巨鳄全球化扩张势头加紧
像高古轩这样的画廊巨鳄的疆域扩张就一再的改写着自然法则,它的生意模式可真是史无前例的,全球范围类8个国家共12家永久性画廊;伦敦成长起来的白立方也不甘落后,在新增香港空间之后,12月份又将开放其在圣保罗的空间;而来自纽约的大卫·茨威那画廊和佩斯画廊则结伴进驻了伦敦的梅莱尔画廊区。
“可其实除了预算增长和对当地最好的艺术家资源的争夺外,也没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豪斯&沃斯画廊的Iwan Wirth说道,这家画廊在伦敦、苏黎世、纽约均有分支。“市场会驱使着画廊们去拓展他们的生意模式以及专业性。画廊已经不再是一站式的,但从很多方面来讲都会要求其专业性,同时与艺术家和公众保持对话。”
在投资顾问和Levin 艺术组织总监Todd Levin看来,这不过是自2000年到2008年间市场热潮引发的结果。“当热钱涌入时,大画廊们想的就是看紧那些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不可一时疏忽失去了代理权和可预期的回报。”
无章可循的代理模式
艺术界是以绅士们之间的口头协议为基础的,而不是合同。在我们采访到画廊中,多数并没有和艺术家有正式的协议。“艺术界有点像是钻石交易,往往是以信任为基础。如果你滥用信任,那你将可能出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就非常高,”艺术家Luc Tuymans说道。据了解,大卫·茨威那画廊在伦敦的开幕展上将会带来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而他和茨威那画廊合作了将近18年,而和比利时Zeno X 画廊合作时间则在20年以上。“我相信他们,我们是共同成长的,”Tuymans说道,“作为艺术家,你得处理好这些,他们才会做得更好。因为有时候,他们为了保护我,还会从拍场上买回我的作品。”
那么,到底是谁在掌控方向?类似于任何一种关系,它还是取决于强权的一方。经销商们总有着不得落后于对手的压力,而在一座重要的中心城市开放新空间则会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尽管这会给他们的艺术家带来压力。比如说像达明·赫斯特这样的艺术家,他就可以随意安排他自己的展览计划,但是对年轻艺术家来说,自己能掌控的就相对要少得多。当然,也会和艺术家们创作什么样的作品相关。“画家的选择和雕塑家的选择就非常不一样,画家会更期望是独家代理的,但雕塑家因为预算高昂可能会选择和更多的画廊合作。”Iwan Wirth说道。
还有一些正在产生的改变,小画廊可能需要更加团结。“为了形成一股力量和减少成本,得联合起来。”Pilar Corrias说道,“我一点儿也不奇怪,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雇佣能够代表他们和不同画廊打交道的经理人,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让经理人来处理这种紧张的关系,而自己则更加专注于创作。”伦敦移动影像艺博会(10月11日-14日)联合创始人,纽约经销商Edward Winkleman说道。
要说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艺术家和经销商之间的每一个协议都是独特的。也就是说,在新的处事规范出台前,“毫无规则可言”,Lehmann Maupin 画廊的老板Rachel Lehmann 说道。
注:文章提及画廊均为弗里兹艺博会的参展商

相关人物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