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答谢乌利·希克 一幅赠予作品背后的故事
“赵半狄答谢乌利·希克先生一幅画”对谈现场,右起冯博一、赵半狄、乌利·希克
赵半狄曾在去年接受《Hi艺术》的采访时谈到:“我宁愿让绘画死,去赢取生活的机会。”这是他对1996年自己为何放弃绘画给出的解释。时隔20年后,赵半狄最新创作的其艺术生涯中尺幅最大的油画作品《中国湖c》(2×3米)却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北京中心。什么原因促使这位曾经毅然放弃绘画的艺术家重拾画笔?
赵半狄 《中国湖c》2.8×2.1m 布面油画 2015
5月19日,因为这件油画作品的到来,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北京中心举办了一场小型对谈及私人酒会,主题为“赵半狄答谢乌利·希克先生一幅画”,由策展人冯博一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总监刘栗溧担任主持。并在数位收藏家、艺术家朋友的见证下,完成了这场特别的赠予仪式。此次答谢缘起于乌利·希克在2010-2013年四年间对赵半狄“熊猫生涯”项目的支持和赞助。所以在项目最终结束后,赵半狄赠予乌利·希克一张其艺术生涯中尺幅最大的油画作品《中国湖c》,这也是赵半狄时隔20年再次重拾绘画。而对于2×3米的尺寸,乌利·希克也幽默的表示非常满意。
乌利·希克与赵半狄在《中国湖c》前
“熊猫生涯”项目是赵半狄2010年发起的艺术项目,他鼓励发动了中国超过两万名青少年展开头脑风暴,以熊猫为题进行艺术创作,并将作品销售的所得款用于实现其另一个目标:为河南省开封县仇楼镇建一所养老院,而这一目标最终在2013年达成,46位老人入住了养老院。与此同时,赵半狄也从2010年围绕这一主题开拍了电影《让熊猫飞》,故事与记录互相穿插,活动的真实参与者构成了电影人物的主体,2013年六一儿童节的电影公映则吸引了10万人次的自发观看。在整个长达四年的项目实施中,乌利·希克不断介入和推动这个项目的思想讨论,并参与到许多创作和实施的细节中,超过1000万资金的赞助更是成为项目实施的关键。来自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支持,成为赵半狄决定这次答谢的理由。
2010年“熊猫生涯”项目正式启动
在此次对谈主持人冯博一看来,“熊猫生涯”项目是艺术家和藏家共同合作创作的作品,是艺术介入社会与慈善的另一种方式。赵半狄坦言该项目一直存在着争议,甚至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但这对于赵半狄来说却是“一件可以让自己内心平静的事情”,用艺术换来意义,用熊猫的创意换来生活的改变,“至少会有少许的责任感倾注其中”。而能够让乌利·希克不断付出追加预算和身体力行,乌利·希克表示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冒险者,更是艺术态度的传达者”,他同时收藏了部分青少年的作品,让自己的支持深入基层。在河南省开封县仇楼镇的养老院项目同时得到了河南省美术馆的大力支持,在不干涉赵半狄创作想法的基础上,馆长化建国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使得养老院平稳着陆。
项目完成后的养老院
“欠债还画,天经地义”,赵半狄略带调侃地总结此次答谢,但这实际上已是赵半狄第二次通过创作的方式答谢乌利·希克。不同的是,《中国湖c》是赵半狄时隔20年后重新创作的绘画作品。对于当初放弃绘画,赵半狄依然没有半点悔意,“我的艺术生涯中至少要有一次放弃绘画,让绘画死一次”。
电影《让熊猫飞》中的流浪老人
在经历了多年的艺术介入社会的项目后,赵半狄表示“我对这个世界的评价其实很低、很失望,所以我定义一张好画的标准就应该是与当下社会气质不符、有距离的作品才是一张好画”。赵半狄7、8个月之前开始构思作品,为此,他在成都邀请了六位成功人士朋友在一个湖里推杯换盏,水上熟悉的聚会与毫不知情的水下构成画面的矛盾中心,“这样处理画面更贴近现实和希望,具有内在现实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我对美的追忆,才会有兴趣把这件作品画下去”。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创作的、既贴近现实又远离当下的《中国湖c》成为了答谢礼,而作品名称中的“c”则暗指事件发生于成都。
参与“赵半狄答谢乌利·希克先生一幅画”对谈及私人酒会的嘉宾有乌利·希克、赵半狄、冯博一、刘钢、唐炬、房方、林瀚等
“赵半狄答谢乌利·希克先生一幅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的结束,冯博一评价说这一项目远远超过了美术馆、艺术空间、艺术区等某一空间所能承载的范围,深入社会和慈善的深度带来的是分享式的影响。赵半狄坦言这将是他最后一个社会项目,自己也不会对将来做预设,如果说未来还有什么期许,他说:“我希望我能更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