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进行时 aye画廊呈现年轻艺术家微群展
继去年“在彩虹下”后,aye画廊再次携手策展人许晟,于8月16日带来年轻艺术家的微群展“此岸,彼岸,旅途上的诗”。在许晟看来,他们在某个阶段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创作是弥足可贵的,“他们以自己的成长感受、生活经验创作,透露出一种真诚。”不同于去年呈现的绘画、雕塑,这类较为传统、静态的表现形式;此次的三位艺术家——陈镪、徐大卫与赵荣——分别专注于动画、绘画,和装置,为aye画廊的小空间增添了几分活力。
陈镪1977年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此次展出的影像作品《等》是首次亮相。以电脑绘制的图像几乎没有精致可看的细节,粗糙的线条、概略的图形、以及大胆的用色方式,似乎都有意回归孩童时未被驯化的涂鸦风格。然而作品是具有启发性的,他以巧妙的情节设置打开观者的想象力。“简洁的画面与制作仍然具备完整的影像结构,画面的发展几乎是对绘制过程的记录,并用充满意外的、类似涂鸦的方式,凸显了影像语言本身的魅力。”许晟说道。作品由不同时刻绘制的片段构成,如“等吃饭时作的动画”、“等动车时作的动画”、“等睡眠时作的动画”。虽然题目与内容并无太大的关系,但是却无形中构建出了艺术家的现实生活。
赵荣1983年生于山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每周会去教会礼拜;他喜欢旅行,无事的时候会开车四处走;他喜欢中国的古建筑,会找考古人员聊聊彩陶。他是一个很丰富的人,他的作品是其丰富的内心的显现。”赵荣利用材料的物理属性,赋予其生命的特征。装置《黑色》由轮胎构成。在玻璃箱里,轮胎橡胶的质感表现出向外的张力,似乎在与玻璃对抗着。《呼吸》由充气橡胶与金属丝线构成。丝线于橡胶内外穿梭,配以标题,似乎可感受到物质呼吸时的韵律。“虽然艺术家还未找到明确的主线,尚处于探索之中。但是这个过程是真实、真诚的;而非拍脑门,跟随潮流找个观念、形式简单挪用。”
徐大卫198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许晟表示:“他的作品呈现出八零后艺术家复杂的成长背景,以及植根其中的艺术家参照系统:既有欧美艺术的影响,也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以及强烈的个人经验的表达。”无论是《陨石 No.1》还是《锥形山》,画中的石头不再是古人借物移情的对象,没有文化符号的意味,徐大卫把人为的痕迹从物象身上抽离,描绘出它最为本质的一面,坚硬、持久,记录了自然变迁的痕迹。在《柱形空间》中,单个竖条状的色块似乎是人在快速旋转时的视觉图像。物体的轮廓遭到抽离,与空间混为一体,变形、扭曲。受到压缩与重叠后的空间,呈现出极具张力的空间感。
“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并没有宏达的观念,却都将属于自我的形式与精神结合在一起。在一个信息无限丰富的时代,对一个渺小自我的信念是需要勇气的。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这样的品质会愈发显示出它的重要。”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