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上海馆举办新媒体大奖“皮埃尔·于贝尔奖” 林科夺冠
林科获得“2014 OCAT-皮埃尔· 于贝尔奖”
时隔五年,瑞士收藏家、经销商皮埃尔•于贝尔于2014年再次来到中国,并为进一步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他与OCAT上海馆合作,举办了“2014 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12月19日,该奖项的入围展“熵之真相”在OCAT上海馆开幕。
张鼎作品《 定律-2》
1996年受张培力邀请前往中国美术学院参加学术论坛时,皮埃尔•于贝尔就已在会议中提出,“中国的艺术创作应该超越其传统媒介,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2006年参观了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后,皮埃尔•于贝尔于2007年在新媒体艺术系设立“皮埃尔•于贝尔奖”,用以鼓励学生创作。连续举办两届后,今年的“皮埃尔•于贝尔奖”跳出学院范围,聚焦于中国大陆,并从7月起邀请一百余位资深艺术业内人士及大众媒体人担任推介人。最终,获得推荐率最高的8为青年艺术家进入了本次入围展“熵之真相”,呈现近年来的代表作品。他们是徐文恺、程然、李然、方璐、李明、林科、陆扬、张鼎。
方璐作品《 女朋友(或女总理)》
为令评选具有国际化视野,OCAT上海馆邀请到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鲁道夫•弗里林、乌特•梅塔•鲍尔、长谷川祐子、张尕等五位国际策展人担任评委,于19日当天,根据现场展出的作品评选。最终,林科成为获奖艺术家,得到奖金十万元人民币。林科对于自己的获奖十分意外,他觉得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都十分不错,并且都是自己所喜欢的。评委之一的张尕作为代表,陈述了他们选择林科的理由:其作品优雅、简洁并十分幽默,并联通了屏幕世界与真实世界;电脑创作的音乐与图像,唤醒了他人对电脑使用的经验,传达出我们在接触当代技术时的感受与行为。展览策展人玛丽娅•科斯塔蒂诺表示,此次展览不只是一个奖项,更多地充当激发大家对话、沟通的平台,并且,通过展览可见艺术家的创作如同一个能量场,将艺术转换为更具有超越性价值的能量。
徐文恺作品《 屏幕一代》
对于奖项在艺术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评委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说道,“现在有很多机制,包括拍卖行和媒体,如同一个机器。有时候它的运作排除了艺术家。但艺术奖项却为他们提供了呈现、交流、创作的空间。”并且,她表示,本土艺术奖项多少反映出本土艺术家整体的创作状态,并且也会推动当地艺术景观的发展。关于评选的标准,艺术家、OCAT上海馆馆长张培力解释,五位评委会选出1-3位各自认为最好的艺术家,随后统计,最高票数者获奖。至于展览,鲁道夫•弗里林强调,作为评委,看到实体作品十分重要。“我参加过很多评选,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看到的艺术家简历、作品资料等信息拼凑起来,这致使我们的脑海中无法呈现作品真实的面貌。很高兴这个奖项呈现了高品质的展览。”
李明作品《 吸烟室》
陆扬作品《 忿怒金刚核虚拟现实版》
李然作品《 逃离场景》
程然作品《 在入睡之前 第二部分: 两只鸽子》
林科作品《 传统罗曼史》
林科作品《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