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首度合作恭王府 邬建安新作对话传统皮影

邬建安《<白蛇传>新解》之《青鱼案》作品展览现场

“化生”展览新闻发布会现场
8月18日,由恭王府和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推出的“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在恭王府开幕,得到德美艺嘉的赞助,这一展览也是恭王府为打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以“当代艺术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题的项目之一。

陕西东路皮影戏《白蛇传》影偶展览现场

《白蛇传》皮影戏第二场 “下山”之白蛇洞桌椅

第十九场“探塔”之雷峰塔
展览包含了邬建安2015年新作《<白蛇传>新解》中由七件作品组合而成的《青鱼案》和140余件来自陕西东路皮影戏《白蛇传》的影偶,真实再现《白蛇传》的皮影“古本”和邬建安通过对《白蛇传》杜撰而形成的当代视角产生呼应,在梳理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根脉关系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艺术实践和转换的新面貌同时得以体现。

邬建安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一“青鱼寿千年,善变化” 纸本激光镂刻 手工着色 浸蜡 棉线缝缀于裱布背纸 195×245cm 2015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一“青鱼寿千年,善变化” 局部
《青鱼案》是邬建安根据《白蛇传》所杜撰的前传故事,作品根据顺序讲述一条大青鱼的修炼变化,从而引白蛇出场,顺接我们所熟知的《白蛇传》。七件作品分别以《青鱼寿千年,善变化》、《化人面,目射金光》、《化生双臂,现人鱼相》、《手足俱全,得道近仙》、《欲化大鹏金翅鸟,现鱼、人、鸟混相》等提取最富情节性的瞬间纸本激光镂刻而成,当代艺术的特性表露无遗,邬建安多年来对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传统哲学观念与图像生成方式投以研究,在吸收民间皮影艺术上注力尤深,进而形成具有造型方法论的艺术语言。此回,他以“白蛇传”故事为线索,一方面从观念角度追溯原型,新解本生,生发想象,一方面从造型角度综合取用皮影工艺,再创新颖图像,拓展了原典的意涵,是从“形态性”层面入手进行“化生”的实验。而《白蛇传》皮影戏影偶则以文化传承的姿态与之互为参照。

邬建安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四“手足俱全,得道近仙” 纸本激光镂刻 手工着色 浸蜡 棉线缝缀于裱布背纸 245×195cm 2015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四“手足俱全,得道近仙” 局部
在展览总策划范迪安看来,尽管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项目,但仍保持了当代艺术“研究性”的意义在其中,而他在展览前言中也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和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两个课题都是当下艺术与文化建设的不易之题。本次展览实是一个带有综合性的研究/创作项目,旨在探讨两个课题相互关联的可能性,犹如展览题目所意:通过《白蛇传》的古本展演和今相创作,以证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学术融通与相互激发,可以达到‘化生’的境界。《白蛇传》古本与今相的同台展示,既营构出古今艺术对话互映的迷幻空间,也在机制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索了一条实践路径。”

邬建安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五“欲化金翅大鹏鸟,现人、鱼、鸟混相” 纸本激光镂刻 手工着色 浸蜡 棉线缝缀于裱布背纸 195x245cm 2015

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拼贴
恭王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建立了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并与全国多个省份合作举办木雕、年画、织绣染、皮影等艺术形式的展览,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晓文表示,“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是首次以实验艺术成果类性质推出,而恭王府也将会尝试更多的展览方式优化利用恭王府年游客300万人次的资源。

邬建安 《白蛇传新解·青鱼案》之六 纸本激光镂刻 手工着色 浸蜡 棉线缝缀于裱布背纸 310×300cm 2015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