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当代美术馆双展齐发,首推"西部艺术家文献展"概念
银川当代美术馆
3月18日,在香港巴塞尔前期各地展览遍地开花的阳春周末,位于中国西部的银川当代美术馆也不甘平静,双箭齐发:“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及“中国制造”系列两大展览同期开幕。
“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及“中国制造”系列两大展览同期开幕
“雨滴的阅读------西部艺术家文献展”是继“银川双年展”、“中国制造”等品牌展之后,银川当代美术馆再次新起的系列展,致力于建立“西部艺术家文献”资料库。该展由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策划,此次选择了二十位根植于西部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展出,艺术形式涵盖绘画、装置、视频及相关手稿和文献等,所有展品充满整个三层的展厅。展览主题“雨滴的阅读”也是谢素贞结合当地气候实际情况的发愿,希望“西部艺术家文献展”能如雨滴般点点积累,汇聚力量。
追溯到展览源头,谢素贞表示此前“亚洲艺术协会”来访期间对西部艺术家资料库的需求,让近年来一直坚持走国际化展览路线的她觉得是时候做一个面向“自己”的展览。“相比于艺术活跃度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西部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不是应该要建立自己的艺术‘族谱’”?这一新的使命感促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展览。
对区域艺术发展历史的梳理决定了展览的呈现方式,但面对近期国内外层出不穷的艺术文献展,“西部艺术家文献展”如何自立并建立自己的话语权?谢素贞给出了答案:“做展览最主要的就是持续力,此次仅仅是它的一个开端,‘西部文献展’会同‘银川双年展’般坚持积累;另外,‘西部文献展’不局限于惯有的单纯文献资料的阅读,展览中各种艺术形式的复合呈现将带给大众文献展新的观看方式。”
贾鹃丽的画是一次西方绘画与东方敏感的美好相逢
郭伟的画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它是纯洁, 也是堕落的,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
庞茂琨用画笔遮住现实世界过度刺眼而喧嚣的光线,去探查人性的隐蔽思绪
任小林认为慵懒是一种自足的温暖和闲适的美感,人们企图躲避嘈杂的世界,营造自我的内心花园
何森让人唤起不道德的偷窥心理,感受到新的失去:天真、充满理想、美好与恒定
李秋实那些转型譬喻、天马行空的突兀又和谐的画面中,一路有传承的古风相随,用东方说东方给世人看
本次参展艺术家的年龄跨度从60后至80后,既有在艺术道路上长途跋涉多年的长者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生代力量,其中也不乏师徒同展,他们用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坚持创作。在有“文化沙漠”质疑的社会大背景下,他们的艺术创作必定是容易遭受误解的,此次展览以铺陈的方式娓娓道来,将所有的创作过程及成果一同展现,这种无观点的方式恰恰又容易让我们看到这批西部艺术家对艺术最直接的解读。在文化分布上他们是特殊的,但在艺术追求上他们又是超区域的,这反倒构成了我们希望阅读他们的背景。
黄淋说,只要“消费之流”存在,他就继续“咀嚼”他们的残渣
韦嘉的画一方面是对伤害与无助的夸张性表现,一方面则是希望超越现实的心理需求
夏炎说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按捺不住自己,把现实的一切都剥离的只剩下绿色
李剑锋说肉身经验是体弱多病的,她像火星来的病毒入侵了你的灵感,然而梦把掉入泥潭幻觉拉回了海岸边,我想用染上埃博拉的灵感来证实凡俗的梦;
邱炯炯用一种诙谐的语气挑衅着平庸,并坚持着对“复杂”和“微妙”这种古典气质的偏爱
陈可认为人若未识黑暗就难称智者,密林的意象代表画家的困境,同时坚定的自我选择
正如策展人谢素贞前言里所说:“西北这片土地,最是教会人耐得住寂寥,而西部的艺术家们在这片土地上不被市场所影响,还愿意静下心来画画,这份坚守实属难得。"
刘影既观照现实,又游离于现实之外,呈现出一种经由视觉媒介二次呈现的视觉经验
苏斌用作品来安顿与人肉体如影随行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肉眼无法见,心灵却能感应他的存在
谢帆觉得她画的不是风景,而是“背景”,永恒的背景
王荣植用画表达观点,野蛮其实从未因文明的增长而消减,相反恰如镜像那般同生共死
荀贵品画中时显时隐的鸟代表着灵性,植物诉说着生长力;细锁、繁杂的肯定线条揭示着自然间的联结
刘仁仙认为绘画就是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别人忽略的,但是他看到了,尘埃也美
张钊瀛无意识地用"现场恢复"式的“陷阱”回溯,挖掘观者内心最不同的原始意向
张爱缅怀于被时间、记忆边缘化的场景和物象,质疑当下都会人们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