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向展览的策展人赵梦莎询问,如何理解宋元元这次展览的名称“配角登场”,配角为何不是主体的人,而展现为对物的呈现,聚焦配角的原因是什么的时候。她这样回答我:展览标题的中英文其实都是在想传达这样一个概念:无论配角/主角,前台/后台,艺术家/策展人,其实都是一种相对关系。我们各自在这个命题下面工作,不去强调主次,让创作中的过程与结果互为表里,彼此关照。 在开幕展出的这些作品中,看似是主体缺席了,物就将原本画面中心原本应该用来表现“人/主角”的位置取而代之,成为了一个个空置的场景。在创作中,人的意志显然是永恒的主角,但在宏观而抽象的“艺术”面前,艺术家是处于索取和抗争状态的配角。宋元元从这个角度出发,将画面中的作为“配角”出现的每一个象征物(比如烂的苹果、扭曲的雕塑)代入了相应的“角色”任务,来表达特定情境之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