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城市梦想 重新发电

作者: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2年10月2日 资讯展览
由旧南发电厂改造而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中央高耸的烟囱直指天际,外观看起来“泰特现代(Tate Modern)”味十足,紧临黄浦江,与对面的中华艺术宫遥相呼应。有意思的是,烟囱上还安装着温度计,时刻测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而赶黄金周第一天在此面向公众开幕的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兴许是有意地要为这座城市增温。

本届双年展以“重新发电”为主题,主题展下设“溯源、复兴、造化、共和”四个版块,齐聚了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98位(组)艺术家参展。此外,双年展的其他的特别展项目还包括“上海方舟”、“中山公园计划”、“城市馆”以及“圆明学园”。
难以回避or不容错过?
开幕日里,上海双年展可谓人气热络,尚未开馆,就早早地有人排起了长队。虽然说整幢建筑物中各种媒介的当代艺术依旧回报给观众各种“看不懂”,但艺术对公众的“引诱”是显而易见的。充满互动性的作品大量呈现或许是本届双年展的一大特点,比如说一楼部分林其蔚的“磁带音乐——音肠”是需要观众参与完成的;汤楠楠作品《流殇》则由两部分构成,观众需要依据画面的图像到对面的部分寻找故事;无关小组在展示其《家信》装置时,几架显微镜在现场一字排开,很难不勾起人一探究竟。
更高更大的装置在现场的强势呈现,或许是室验性、突破性的亮点,也可能是招惹争议的话题点。一入现场,进入眼帘的就是黄永砯的大型装置,这件曾在明斯特雕塑展只能以缩小版呈现的《千手观音》这回尽兴地展露了全貌,张力十足;通往二楼的楼梯间,藤原西蒙的“丽贝卡”们摆出了兵马俑的造型;喀麦隆艺术家帕斯克尔·马丁纳·塔由的《帕斯卡之柱》和欧阳春的《无穷柱》不约而同地搭起了贯穿展场五层楼高的柱子,且在五楼的露天场地继续延伸;王郁洋的装置《光-像羽毛一样飘落》亦是每个楼层都会再见面。
还有一类作品就算看不明白也会很有意思,看明白了自然你懂它意思就好。比如说绍志飞+顾思楠带来的互动影像装置《再次跌倒,跌得更好》;比如说要欣赏“共生”版块作品时,不得不遭遇的是蒂诺·塞格尔2004年的作品《这真是太当代了》,这位艺术家今年行程满档,卡塞尔文献展、泰特涡轮大厅均有作品呈现;再比如说被强势围观的彼得·费茨利&大卫·威斯的影像作品《事物之道》,这是他们最为著名的实验影片,这对二人组曾在2000年时斩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此外有一件作品或许会因为地理位置被错过,可处在黑暗中又那么耀眼,它是不久前曾在柏林火车站美术馆展出的安东尼·米凯尔影像作品《你和我·地平线》。
另外,作为本届双年展亮点呈现的城市馆,有种让城市秀“骄傲”的感觉,当然带来的展示本身很不错。比如说,店口这样一座小镇很可能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但小镇在丰富当地文化生态上的尝试这次在上双有了一次特别展示,《城·店口》杂志、四方桌、摄影墙,关注普通大众的文化生态显得很温情;里昂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则带来了两位当地引以为傲的艺术家个展,展览由里昂当代艺术馆馆长伊莎贝尔亲临现场策划、布展;莫斯科城市馆展览项目“幽灵徘徊的莫斯科”则俨然一个小剧场。
心弦紧绷 任重道远
据说因发文“抱怨”和“回应谣言”而被称为“苦情策展人”的邱志杰在开幕当天(10月1日)没顾得上吃饭,一直盯展到晚上开幕酒会开始时的最后一刻才换上衣服;而在城市馆的新闻发布会上,乐大豆也指出了这次双年展工作带给他的极度放松和极度紧张之感。而这种“紧张”,媒体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预展日里你我都见证了只完成了60%的双年展,相隔不到三天的开幕日里的现场虽然残留了一些“未完成”的痕迹,比如说钉了钉子未挂画、某些作品找不着标签等等,但大体看来一切正常。
另外,因着双年展上大密度的呈现装置和互动类作品,加上普及工作尚且不够,人气太好的话,总会面临着志愿者远远不够的问题,你会发现现场总有太多“孩子”需要被照料,这些“孩子”也许是艺术家的作品,很少有作品不被触摸的,也有作品部件可能被带走,还有部分作品得考虑安全性。
而那些关于双年展的抱怨声往往和经费以及沟通不畅相关,还好在邱志杰的各种“吵架”和各种努力过后,也算风平浪静。对邱志杰的工作,曾多次参与策划和筹备上海双年展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认为邱志杰是历届中“最给力的策展人”。至于“重新发电”效果如何?这总是需要时间来验证,且往往是众口难调的。已知的事实是,上海首家官方当代艺术博物馆已面向公众开放。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