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与生成 潘公凯挑战跨界
作为中国美术院校最高学府的掌门人,并以写意表现水墨作品见长的潘公凯近年的展览并不少。但是像3月9日由今日美术馆为其举办“弥散与生成”这样类型的个展却可称得上是首次,它让观众在欣赏潘公凯的水墨作品之余,亦全面呈现了作为美术史家、建筑师、当代艺术家的潘公凯。
潘公凯强调此次展览并非回顾展,也不是成果展,他希望以自己的实践作为案例,引起学术的广泛争论:“老潘这样的跨界到底好不好?算不算跨界?”作为该展览策展人之一的方振宁也因为潘公凯同时在跨越四个领域的工作取得的综合成就而将其比喻成“艺术航母”。所以在此次展览中,潘公凯最为人所熟知的水墨作品在整个展览中仅占据四分之一的比重。同时打破了常规展示方式,在今年最新创作的近25米的长卷《写西湖中所见》借助了动态投影的方式让观众更全方位地品味画作;潘公凯对现代媒介的钟爱还体现在另一件作品上——以水墨为背景、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如下雪般的景象的《融》,而这幅作品正是2011年代表中国馆出征威尼斯双年展所展出的作品,而这类作品都是这位水墨画家突破传统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当然,与潘公凯的水墨作品形成巨大反差的当属位于一号馆二层的装置《坐忘之舟》,这也是整个展览最夺人眼球的作品,它以宇宙飞行器为主体,驾驶室的操纵屏上正显示着飞船在宇宙中的行进路线,几颗透明陨石悬浮在其中,灯光和镜面的反射效果更让展厅笼罩着一种梦幻意境,仿佛有种置身银河星系,令人难以置信这同样出自画水墨的潘公凯之手。
以“自觉与四大主义”命名的史论研究成果集中在美术馆三层,通过近90米长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文献展示重点突出了潘公凯耗时十余年完成的课题。登上四层,观众又可以通过图片、建筑手稿、建筑模型等全新认识作为“建筑师”的潘公凯。方振宁介绍说潘公凯对建筑已“暗恋”15年之久,他所参与的项目包括潘天寿纪念馆、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央美院设计大楼的内部结构、环铁艺术区等等,从室内设计到建筑设计再到城市规划都有涉猎。
潘公凯大玩跨界的背后实际上是他多年来跨学科累积的一次爆发,这位自称左右脑比较平衡,却是中国高教美术系统中学历最低、仅有中专学历的博导,曾经表示如果自己不画画肯定是一位科学家。他为这次的展览所取的标题“弥散与生成”便源自现代热力学的概念,它被用来描述在封闭空间中的热能流动的过程。当下的文化特征即为碎片化、扁平化、通俗化和拼贴化的弥散景观,而潘公凯正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点反向的工作,如何在文化艺术中有新的生成。
借着这一展览的契机,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也透露了今年将在22院街启动今日美术馆水墨馆的消息。
以“自觉与四大主义”命名的史论研究成果集中在美术馆三层,通过近90米长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文献展示重点突出了潘公凯耗时十余年完成的课题。登上四层,观众又可以通过图片、建筑手稿、建筑模型等全新认识作为“建筑师”的潘公凯。方振宁介绍说潘公凯对建筑已“暗恋”15年之久,他所参与的项目包括潘天寿纪念馆、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央美院设计大楼的内部结构、环铁艺术区等等,从室内设计到建筑设计再到城市规划都有涉猎。
潘公凯大玩跨界的背后实际上是他多年来跨学科累积的一次爆发,这位自称左右脑比较平衡,却是中国高教美术系统中学历最低、仅有中专学历的博导,曾经表示如果自己不画画肯定是一位科学家。他为这次的展览所取的标题“弥散与生成”便源自现代热力学的概念,它被用来描述在封闭空间中的热能流动的过程。当下的文化特征即为碎片化、扁平化、通俗化和拼贴化的弥散景观,而潘公凯正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点反向的工作,如何在文化艺术中有新的生成。
借着这一展览的契机,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也透露了今年将在22院街启动今日美术馆水墨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