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缺逝世五周年,梦里孤山撞钟人

作者:刘霞 2018年8月22日 资讯展览
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星辰,有些在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革中被蒙尘,但无论历史是否存在片刻的遗失,这些默默耕耘的艺术家们教育和建构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开端,是注定不会被遗忘的,在今年对艺术史的梳理中,丁天缺的名字越来越被人注意和发现。
丁天缺
丁天缺
8月18日,为纪念丁天缺逝世五周年,“梦里孤山——丁天缺纪念展”在艺栈ICI LABAS开幕,为世人揭开一段尘封的往昔记忆,为这位民国艺术的斗士重燃他本应被赋予的荣光。
“梦里孤山——丁天缺纪念展”现场
“梦里孤山——丁天缺纪念展”现场
“梦里孤山——丁天缺纪念展”现场
“梦里孤山——丁天缺纪念展”现场
丁天缺,原名丁善庠,191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西画系主任吴大羽,他的同门好友中,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家。但丁天缺的一生坎坷蹭蹬。抗战爆发之后,他随学校转辗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期间,他曾因慷慨仗义参与学潮而离开国立艺专,1947年,他回到杭州母校,担任吴大羽先生助教。新中国建立后,丁天缺又经历了各种“风浪”,直到1980年,丁先生重返回母校。
《听蝉》1990
《听蝉》1990
《风》1990
《风》1990
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回忆中:“第一次见到丁天缺先生,在1985年春天的赵无极讲习班上。方脸、浓眉、双目炯炯有神、腰身挺拔、流盼之间自有一股锐气。声音沙哑,却出言铿锵,决意果断。当时并不知是谁,只觉得在赵先生身边挺挺地立着,仿佛一种呵护的意思,在那年代韬晦自保、呐言敏行的环境中,丁先生身上竟有一种洒然之风。”
《婉义小像》1980
《婉义小像》1980
《洋琴演奏家》1990
《洋琴演奏家》1990
“民国美术史的书写,原本有两个并行的体系:一是徐悲鸿倡导的写实体系,希望引进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的写实主义来解决中国画的造型问题。另一个则是以吴大羽为代表的现代色彩体系,着力强调印象派之后以色彩为中心的现代绘画实践。但是后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被归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范畴受到批判并被边缘化,因而成为了民国美术史上的一笔空缺。”艺术批评家朱其在开幕学术研讨会上如此强调。
《夹竹桃与甜橙》1990
《夹竹桃与甜橙》1990
《岁朝》1991
《岁朝》1991
本次展览的三十余件作品,呈现了丁天缺先生在人物肖像、风景及静物等几个题材的油画创作。大胆的线描勾勒,色彩的明丽交织,成就了丁天缺先生独特的绘画语言。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后现代及野兽派的风格影响,与其精心雕琢具体细节,艺术家更追求色彩的表现,从而传达情绪及更深入的艺术感受。正如诗人顾燃所言,“画对于他,是另一个人生。这个人生是外界无法干预的,是完整的…所以他用的白色跟蓝色都很决绝"。
丁天缺文献资料
丁天缺文献资料
丁天缺文献资料
丁天缺文献资料
如果说,丁天缺先生的一支笔是饱含激情挥洒绚烂色彩的画笔,那么他的另一支笔则游走于文字丛中--吟诗作译,搭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览的后厅,通过诸多文献、手稿与信件往来、译本和出版物,展现了丁天缺先生的文字才华。同时,丁天缺在翻译介绍西方画家作品及艺术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丁天缺曾译作《毕加索》、《赵无极自画像》等书,并在返校后暂任《美术译丛》编辑,译介了大量有关印象派、立体主义等现代绘画的文字,为国内新潮美术青年引入新的绘画启蒙。醉心法国文学的他亦译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和《魏尔伦诗选》。
丁天缺文献资料
丁天缺文献资料
回看丁天缺的一生,正如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说到的那样“命运交响的时候,经常是悲仓在前的,苦难对于有理想和有才华的人都是滋养,从苦痛中寻得平和,这是一个人是否能够超越自己,超越根本的一个状态。丁天缺先生经历了那么多,却还如此纯粹,大善而为人所敬,这是令我非常感动的。囹圄磋磨,却在画面中看不到任何抱怨和愁苦——他咀嚼了苦难,脱离了苦难,他用一生诠释了艺术的魅力高于生活。”
丁天缺的学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秀琴为丁老铸塑像
丁天缺的学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秀琴为丁老铸塑像
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