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角度观测“传统”趋势 外滩美术馆“以退为进”
展览策展人、部分艺术家与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出席开幕式
5月9日,由艺术史学家、策展人杨天娜(Martina Koeppel-Yang)策划的群展“以退为进”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参展艺术家王庆松、蒋志、郑国谷、杨诘苍、李正天等人出席了开幕。
出生于德国的策展人杨天娜提到,如果说在古代,西方以建筑作为权力阶级的体现,中国则将书法及国画赋予阶层划分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及创作媒介一直是各时期艺术家的关注对象。当代艺术家们运用传统媒介或元素进行艺术创作,借此抵抗艺术环境中的同化趋势与权力结构。曾经权力的象征如今在艺术家的手中成为反霸权性话语的视觉实验,借“退”至时间线后方,“进”至观念的迁跃。
吉米·达勒姆(前)与杨诘苍(后)的两件作品皆以“凯旋门”为主题
展览集中了杜边疆、吉米·达勒姆、黄永砅、蒋志、李正天、马林、安德烈亚斯·迈耶-布伦嫩施图尔、邱志杰、王庆松、萧开愚、杨诘苍、阳江组、扎瑞娜·哈什米、郑国谷、马克·托比和曾灶财的作品,占据上海外滩美术馆六层展览空间。从风格看来,既有如曾灶财城市涂鸦、马林的入侵兵马俑这类作品少有雕琢的直接宣泄,也有杨诘苍由希特勒油画发挥而来的“凯旋门”系列、黄永砯的《胡子最易燃》、吉米·达勒姆一本正经用石头砸东西的行为作品录像这种手法精准、含义丰富的成熟作品,还有萧开愚、李正天主要以文字作为主要表现途径的作品。事实上,展览中有相当比例以文字这种线性手法作为表达途径的作品,那么如何区分视觉艺术与线性艺术的分野?尽管策展人解释,我们无法区分书法属于文字艺术还是视觉艺术,书法与国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通用语汇”,但这依然无法消除几件诗歌、大字报作品带给观众的错位感。
萧开愚的纸本水墨《星期六晚上》
此次展览集中了多位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的旧作和新作,以“以退为进”这一主题重新挖掘了作品中的内在关联,相当值得一看。近年来,无论是艺术家、策展人还是艺术市场,都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这股潮流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当代史中的一种趋势。如何突破对“水墨”等材质的关注,探索这种趋势中更加多样化的立足点是许多艺术界人士正在思考的问题。群展“以退为进”为我们带来了一种不同的观测角度。
蒋志的水彩和摄影形成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