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长的叙事 展览“寓言”于艺·凯旋艺术空间开幕

作者:朱赫 2017年1月8日 资讯展览
艺·凯旋艺术空间于2017年1月7日呈现由朱彤策划的新年首展“寓言”,展览将展出瑃燕、葛震、何杰、李昌龙、李新建、罗荃木、马轲、牟林童、赵一浅9位艺术家的作品。
“寓言”具有叙事性和文学性
“寓言”具有叙事性和文学性
展览选取了九个风格独立的艺术家参与
展览选取了九个风格独立的艺术家参与
展览被命名为“寓言”,暗示了寓言作为一种不等同于历史的平行写作,所能呈现的诸多艺术家个人性建构。寓言是与先秦哲学家的佚事寓言写作相联系的,在西方文学中又可直接追溯古希腊传统。东亚文学、欧洲文学、阿拉伯文学通常异曲而同工,在文本的形式上各有侧重,而后抵达表意的终端,而寓言却是诸地区文字共同使用的器皿。寓言式阅读是知识分子式的阅读模式,在这模式中,读者意识到故事的小说性质,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其语义所指构建于思想、伦理和叙事的基础面上。关于奇异、梦境、舟楫、广场或风扇的能指都不会被认为是真实的,在历史修辞的技法掩饰下,文本所指的寓言范畴可以被无限延伸。
马轲 《远方》210x380cm 布面油画 2014
马轲 《远方》210x380cm 布面油画 2014
罗荃木《风景》250x180cm 布面油画 2015
罗荃木《风景》250x180cm 布面油画 2015
策展人朱彤认为:“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某种诉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故事预设的目的。同样在艺术家和作品间,艺术家想象力和感情的投入切断了客观世界表象的日常属性,作品的目的引导了作品“自然”的生长完成,其文本形式类似于寓言故事的诉说成为某种概念的“肉身”。
瑃燕《一个准时出现的梦》100x130cm 布面油画 2012
瑃燕《一个准时出现的梦》100x130cm 布面油画 2012
葛震 《微言(之九)》100x100cm   布面油画 2015
葛震 《微言(之九)》100x100cm   布面油画 2015
艺·凯旋艺术空间的这场展览因此可以看作是对叙事、观念、自然的绘画性回应,展览由瑃燕、葛震、何杰、李昌龙、李新建、罗荃木、马轲、牟林童、赵一浅九位艺术家,对于作品绘画性关注的实质下延伸出具体方向的观念应用,仿佛是在岩石上建构一座万神殿。对绘画性语言的探索,必须建立在技术的基础面之上,由能指产生所指,九位艺术家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案例。
在这个基础之上,艺术可以去讨论无限的可能,正如策展人朱彤所言:“艺术不是某种高深莫测的学术探索和理论考证,而是通过内容的表达向人们诉说某个道理,一种人性之常的普世价值。对于未来,艺术的发展在历史的过程中从特权的专有而降落于汨罗大众的普遍关怀,为沉沦于现实物质追求的人们带来某种精神的照顾和自身自觉的可能。”
何杰 《人民的演讲》10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何杰 《人民的演讲》10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李昌龙 《修辞》100x230cm  布面油画  2016
李昌龙 《修辞》100x230cm  布面油画  2016
李新建《大喜马拉雅》 200x400cm 布面油画 2016
李新建《大喜马拉雅》 200x400cm 布面油画 2016
Hi:针对展览挑选作品同时也意味着重新强调艺术的绘画性语言?
朱:肯定如此,因为我近几年一直在强调“新绘画”这一概念,后续推出的几个展览使“新绘画”这个概念在圈内产生了广泛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当下如何确定“新绘画”在当代艺术范畴的位置和进一步梳理其发展的脉络方向,其实是我更想思考和表达的。我很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当下中国艺术家的生存面貌和工作方式,尤其是青年艺术家们,他们不同于前辈艺术家,包括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切入路径都有所不同。他们面对艺术的时候,能更自信的、更深刻的将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自由发挥,这是我关注到的一个普遍现象。这需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更大范围的去关注他们。回到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同时在这个过程里也需要包括画廊、美术馆等机构共同来推动,让更多的收藏家、美术馆乃至海外藏家来关注这样一个新兴的艺术群体,才能更好地树立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信心。

Hi:在新绘画里面,如何注重绘画的本土性?
朱:我是这么认为,未来需要把艺术放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两个维度上来探讨。全球化和本土化虽然说本质是共通的,但也需要加以区别。全球化的思考是基于一种人的关怀,无所谓艺术家的出生地,艺术的表达更具有某种普世价值。而本土化我觉得今天提出来也许更有意义,它牵扯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诸多可能性,作为本土化的表达既可以与外部世界产生一种交流碰撞,同时也可暗含了中国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的某些特殊属性和意义。

Hi:展览题目叫做寓言,寓言也是跟文学性、故事性相关,展览作品也可以看到这个线索,这是“新绘画”的一条线索?
朱:对于作品的文学性、故事性这是“新绘画”某一方面的体现。但所谓的新,如果说白了,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新是对比旧的,但旧不代表不好,新也不代表前卫。我定位“新绘画”这个概念目的是区别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美术史。实际上近几十年,大家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改变,而今天的这些青年艺术家们对于当下社会的敏感和理解,在他们的绘画语言里所触及到的敏感性、文学性都是可以单独进行探讨的。

Hi:如何根据概念选择展览的艺术家?
朱:每个策展人的工作方式有很多种,我在选择这九位艺术家的过程中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绘画特点顺理成章的选择了他们。他们的作品既表达了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也表达了我想要说的话,以最后展览的形式呈现了我作为策展人对这个展览理念的阐述。我喜欢在矛盾中去寻求一种线索,艺术家在绘画某些方面上的差距是很大的,但冥冥之中又能够感觉到某种线索或者共通性将他们关联在一起,1+1=2这可能是直观上的阐释,但这个展览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这恰恰是这个展览所呈现的魅力所在。
马轲《刻舟求剑》207x375cm 布面油画  2014
马轲《刻舟求剑》207x375cm 布面油画  2014
牟林童《我在海上,名为忧伤 II》108x195cm  布面油彩丙烯  2009
牟林童《我在海上,名为忧伤 II》108x195cm  布面油彩丙烯  2009
赵一浅《一段诗歌过后的飘零》  60x40cm+6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赵一浅《一段诗歌过后的飘零》  60x40cm+6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5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