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艺术家,关于绘画的七种状态
11月12日,上海艺术周的喧嚣渐渐来到了尾声。在琳琅满目的艺术展览、博览会和时尚活动之外,一场聚焦绘画的展览在位于闵行区的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开幕。本次由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主办,执行馆长陈逸鸣担任总策划,由郑闻担任策展人,以《浅空飘浮》为题,特别邀请了毛焰、于艾君、方凯、葛辉、张瑛、贺勋、于航七位艺术家,呈现七种大相径庭但各有特点的绘画方式。
展览开幕现场
陈逸鸣先生与策展人、艺术家合影
陈逸鸣先生与嘉宾们合影
陈逸鸣先生与嘉宾们交流
陈逸鸣先生欣赏作品
出生于1968年的毛焰,早在90年代中期便进入创作的成熟期,他的观念性肖像绘画受到世人瞩目。不同于那些以中国政治和文化符号为样式的艺术家的创作,毛焰拒绝贴上绘画之外标签。在那些带有似有似无的文人笔墨趣味的灰色肖像画中,他专注的是人物脸部每一处敏感斑驳的笔触细节。甚至从90年代末开始“托马斯系列”之后,他十数年不厌其烦地画同一个模特,或许正是托马斯身上没有任何附带的属性,不知不觉符合了他专心于绘画语言本身的心理。
毛焰曾在采访中这样谈到,“我其实很反对在画面中过分表达自我和渲染个人情绪。因为绘画本身就是很个人的东西,哪怕你不去刻意强调个性,它也会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毛焰,椅子上的托马斯,布面油画,330 x 200cm,2009
毛焰作品展览现场
然而与此同时,在科技、算法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的图像世界已然发生了巨变,网络化、媒体化、图像化、消费化等错综复杂的情景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即便是“个人化”的绘画,也必然需要处理艺术家共同面对的自身与周遭世界及时代的关系。
出生于1983年的葛辉,试图通过绘画中人物的肢体动态,传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与认知。不同于西方古典写实油画对真实肌体形态的描摹,非科班出身的葛辉作品中的人物多是经过了荒诞的变形。在创作的过程中,葛辉更注重作品局部的区块,那些像是来自不同时空的碎片化肢体形态,或伤感或浪漫,或纠缠或对抗,最终被他综合成某个整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同在一个形象上,不同视角和不同阶段的不同人物。
葛辉作品展览现场
在喧嚣时代之下,更多艺术家选择了内省,他们拒绝对时代潮流与图像的盲目崇拜。正如毛焰对肖像造型与空间氛围的反复摹画,在张瑛的《幸运星》与《幻影》系列中,那些幽暗的背景中的无名肖像,向观众投射出强烈的形体张力和心理震撼力;方凯作品中反复描绘的隐匿、晦暗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当下都市人真实可观的精神状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于航更加偏爱饱和度极高的色块,那些隐藏在色彩背后的意义不明的宣泄和冲击,在画面中呼之欲出,而色块之外破碎的笔触勾勒出依稀可辨的人物形象,则显现出更为复杂的情绪。
张瑛作品展览现场
方凯作品展览现场
于航作品展览现场
活跃于鲁迅美院的于艾君带有明显的叛逆意味,他的绘画作品与传统的写实主义迥然相异。他的油画大多没有画框,那些自由涂绘的笔触以轻微暴力的方式在画面呈现。而细看此次展览的作品,那些凌乱的笔触经由细致入微的刺绣表现出来,二者之间形成了令人惊讶的冲突与融合。
于艾君作品展览现场
贺勋的创作“关注农耕文明、神巫信仰和文学习惯在日常事物中的象征作用,着重于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语言、民俗事项、图腾制度对当代生活的影响”,此次展览中展出的“黄金螺旋”,画面中不断出现诸如乌贼、圣诞树、羊角、钥匙、竹笋和陀螺等螺旋形象,他使用了儿童式扁平化的处理图像方式,正如人类历史中“图腾”的生成方式。而另一组作品则呈现了他对某次写生现场的描绘,以及对这幅作品不同角度的观看。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月12日。
贺勋作品展览现场
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是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首个拥有国际语境的当代艺术展示馆,是金臣集团在虹桥首席国际酒店商业综合体精心打造的重磅献礼。由知名海派艺术家陈逸鸣先生担任执行馆长。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通过展览、收藏、公共教育、人文活动等项目,旨在挖掘具有潜力的艺术家,推广具有绘画性的现当代艺术,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中外艺术交流平台。金臣集团深耕大虹桥20余年,未来的目标是打造真正的“无墙美术馆”,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来各显神通、共襄盛举,为上海这座艺术气息弥漫的城市注入新的光彩。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