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伟“元”,回到起点的凝视

单行道画廊丁世伟个展“元”展览现场
“从动物到上帝”是《人类简史》的副标题,非常精准的概括了人类过去的历史。如果用一部影像来讲述,这会是一段时间飞快向后抽离的过程。Wifi首先被剥离,然后是手机、计算机,有线网络,然后是电,然后是蒸汽机、钢铁……或许要到农业时代的开端,或更早,才会停下来。除了人和自然,别无他者。文明,在人同自然的不断凝视中,发生,有了后来的一切。

《凝》12'42'' 循环、彩色、无声 3.5寸编程树莓派 单频影像装置 2017
但这不是Discover,也不是科学频道,不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怅然若失的“回忆”,也并不是对作为“上帝”的人类的声讨,而仅仅是定格,用一次展览的方式,定格那一次凝视。有点像蝴蝶效应似的那一次煽动翅膀,或许,这就是艺术的方式。

《终》8'44'' 循环、彩色、无声 单频影像装置 65寸透明屏、定制水箱 2017

由《终》延伸出的海平线将展览空间也意象化
2019年3月9日,艺术家丁世伟的个展“元”在草场地单行道画廊开幕,由冯兮担任策展人,完成了艺术家以两年为创作周期的最新展览项目。展览以“当我们凝视海平线和月亮时,我们究竟在凝视什么?”作为项目的起点提出问题,通过用分布在画廊上下两层空间的7件作品,以线性的物理规律,推演艺术家归纳的逻辑顺序,并彼此呼应,来回应问题的提出。

《浮》282×282×20cm 装置 布面丙烯、磁悬浮组建 2018

《浮》250×250×20cm 装置 布面丙烯、磁悬浮组建 2018
在这个有着强烈自身逻辑的展览布置中,有两个抽象形体是贯穿整个展览的关键点,“圆形”和“方形”,甚至是问题提出的起点,这两个代表了抽象思维的形体,在自然中能找到无数的对应形态,也正是这些形态孕育了抽象文明。于是“方”和“圆”也以主要形态推动着展览的延伸。

《衍》4'30'' 循环、彩色、无声 28屏影像装置 2017

《衍》细节
展览的主体是名叫《凝》的两只被安置在2件3.5寸编程树莓派上的眼睛开始,“凝视”在此生成。
而展览的开端则是作品《终》,由一个特定水箱和一个透明屏幕投射的海平,是“凝视”的起点,在艺术家看来,正是对海平面的凝视,开启了人类最初对世界形状的想象,海面在屏幕上反复循环,海平线延展出屏幕之外,蔓延至整个一楼展厅,看的见的展厅空间在蓝色块面的作用下,成为一处看不见的海域。
作品《浮》在空间中“浮出”,在一块方形的海面上,一块正方体漂浮其上,在一块圆形的天空旋涡图形上,中心漂浮一个球体。反向思考,正是人类对于这两个形体认知的经典化塑造。在展厅的另一面墙上,作品《衍》来自于白南准《月亮是最古老的电视机》的启发,利用网络以及搜索引擎,搜集了各类与圆相关的图像及文字。这些不同的“圆形”背后,同时也是人类漫长文明岁月中的不同阶层与辐射面。展览所提出的问题至此已经从出发的原点同当下开始发生链接和关联。但“大团圆”并不是艺术家想要的结局,在一楼展厅的最后一件作品《悖》中,“圆”和“方”,这两个有着诸多意象的形态,相互冲撞,碎片横飞,似乎又回到的混沌的原初那次宇宙的爆炸,但或许不过是一种不断循环的历史。

展览现场

《络》25×25cm×66 数位制图、UV打印、亚克力 2018
在我看来,展览的核心在这个展厅已经表达完整。剩下的几件作品,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辅助,例如在一层小展厅中的《络》,用图像化的形式,囊括了展览中的所有作品名称,并对其做了概括,二层展厅独立装置,由方形的水池,和悬空转动的发光月亮组成。在时间中无休止的涌动,给予主展厅“衍”与“终”回望的互文关系。

《源》尺寸可变 装置 无线月亮灯、磁悬浮底座、定制防水台 2019
展览将持续至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