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止观”——雕塑三人展 作者画廊开幕
4月16日,“微观止观”——雕塑三人展在北京作者画廊开幕,参展的艺术家为王晓琳、萧萧、张建龙。本次展览展共出三位艺术家的16件雕塑作品。
左侧为萧萧作品《似物-蛙女》13x10x40cm 铜着色 2013年
右侧为萧萧作品《似物-船上》16×25×42cm 铜着色 2016年
张建龙《我的青春无处安放》 35×22.5×109cm 铜化学着色 2014年
王晓琳《幻化·和你一起飞翔》170x87x45cm 铸铜 背景为此次展览海报
作者画廊面积不大,算是798里面最袖珍的画廊了。但今天开幕的展览,展厅空间运用的非常巧妙,十几件作品虽然尺寸都不是很巨大,数量并不少。展览现场并不会让人感觉过分拥挤,灯光的布置也非常用心。展厅进门是王晓琳的几件作品,看得出艺术家对于女性主题,以及生命和自然主题的偏爱,作品本身也是对雕塑艺术材料和工艺的一种探索。展厅正中央摆放的是张建龙的《风武士》系列作品中的三件,张建龙的作品纯粹、简单,“有一种本能的幸福感和个性的气质流露”。萧萧的作品被放置在展厅的最里面,她的作品采用了古朴的唐俑人物造型,但有增添了她所独有的天真纯净,作品让人感觉跨越了在现代和古典的时空维度。
王晓琳 《向往着的未来》 铸铜着色 72x36x22cm 2014年
张建龙 《风武士2》 17.5×17.5×31cm 铜化学着色 2015年(左二)
《风武士4》 35×18×36.5cm 铜化学着色 2015年(左一)
《风武士7》 21×14.5×36cm 铜化学着色 2015年(右一)
策展人李裕君说,“微观”的概念是从社会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往往针对于“宏观”的现象而言,着重于艺术家有目的的行动实践着自身记忆的情感。“止观”是禅宗的哲理,止不是停止,观不是定格。着重于认真的去观察和思考,“微观”的风景虽属于小雅之娱,却常常投射的是大雅之怡。在艺术多元化的现在,像王晓琳、萧萧、张建龙这样的青年艺术家都是一个个“微观”的个体,置身于各自的艺术理想世界,用艺术的媒介和语言以真实、真诚的良知为改变自身社会生存环境做着一份努力。他们三人的作品都看似由简单的语言元素构成,却包含了不简单的心理暗示和无穷的想象力。他们通过自身生存经验,或表现对生命与女性唯美线条的生理性思考;或用人与自然饱满的体态语言特征传递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或追溯天真单纯的精神自由。以个体微观的理性思考体现对精神上纯真和怀旧情绪的一种宏观表达,这些哲理性的思索正是他们对艺术真理的感悟,也必然从社会学角度符合了“微观”到“宏观”转变的规律,从而使其各自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魅力的艺术之路。
展览现场 张建龙的《风武士》系列作品
王晓琳《逝去的生命》铸铸铜着色 80x38x24cm
展览现场 王晓琳作品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11日。
萧萧 《胖女圆圆-大鱼》 16×20×47cm 铜着色 2016年
萧萧 《胖女圆圆-雪伴》25×17.5×31cm 铜着色 2014年
萧萧 《胖女圆圆-云之上》 19×22×47 铜着色 2016年
王晓琳《花自飘零》铸铜着色 45x49x20cm
张建龙 《无名氏与飞鸟》 32.5×25×69cm 铜化学着色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