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展览与两场论坛 在时代美术馆谈批判
10月18日,由刘礼宾策划的“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在北京时代美术馆37层开幕。展览由陈若冰、崔岫闻、蒋志、刘韡、刘小东、李松松、卢征远、马秋莎、邱志杰、任戬、隋建国、谭平、王光乐、王璜生、王华祥、徐冰、徐龙森、萧昱、于凡、杨心广、张培力、展望这22位艺术家的46件艺术作品构成,几乎都是2014年的新作品。

与展览同时发生的两场论坛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展厅的地面上到处散落的碎块,是展望的作品《空间闯入者》
为了配合这次展览,时代美术馆还同时推出了两场富有学术气质的论坛。由陈嘉映、西川主讲的“语言哲学与文学语言”和由舒可文、崔岫闻、王华祥主讲的“艺术本体与当代艺术史”构成了论坛的第一场。论坛的第二场则是由尹吉男、吴琼、任戬主讲的“图像的视觉生成与解析”以及由“隋建国、卢迎华”主讲的“艺术语言的在场与艺术家的主体建构”组成。四个切入角度,六位来自哲学界、文学界的学者,再加上八位参展艺术家。此次跨界对谈、意在在展览之外,更进一步的深化对于“艺术语言批判性”这一主题的探讨。
在策展人刘礼宾看来,在三十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题材批判”、“前卫批判”发挥了其作用,但“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在文本梳理、展览展示中一直被忽视。这一次的展览试图从艺术语言的本体出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进行一次重新认识,将关注点集中于作品的艺术语言本身,突出当代艺术发展中艺术语言批判的重要性。

蒋志的7屏录像装置《颤抖》

崔岫闻2014年的丙烯作品《轮回NO.12》与影像作品《轮回》

刘韡作品《看见的就是我的NO.8》

杨心广作品《YXG_金色9》

李松松的作品《做棺材》和《大容器》

隋建国2006年至今的《时间的形状》

《一画》谭平

《别管是谁的!我怀谁了就是我的NO.12》是萧昱2008年的作品

王璜生的作品《隔空》

张培力2006年的影像作品《喜悦》

邱志杰1998年的丙烯作品《大荷花》

萧昱作品《竹子》

王光乐的喷绘作品《墙》

萧昱的作品《脚垫》与《铁丝网》

隋建国的《时间与形:2014年10月18日 时 分— 日 时 分》
通过了解这场展览的策展思路,我们更容易将其放置到当下策展的整体语境之中进行辩证的观看。在比对了众多的展览后,一个行为趋势显现得异常明显:在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从地下萌生,极具生长,遭遇变革这些过程之后,又在发展趋势渐入平缓的当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洗刷。无可否认的是,培植艺术的土壤环境在今天已经极大的丰富了。这就使得重新对已有的艺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变得非常可能并且很有必要。事实上,也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展览,其本身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以自己的角度切入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使我们日常的艺术现象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这场展览,不但汇聚了大量富有创造力的思路相当成熟的艺术家,参展作品的形式感也都相当丰富。通过展览,可以读出这种认真背后所要传递出的态度。虽然展览的侧重点在于对艺术语言批判性的讨论,实则也是以这个角度出发,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另一种梳理。
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